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外博物館的藏品
我們到中國的各大博物館參觀,大部分藏品都是中國自己的藝術(shù)品,而沒有外國的文物,即使有,也不過自鳴鐘之類,外國送給中國的“國禮”。而且,其本身沒有什么價值,在本國多得很,一點(diǎn)不被重視。無非因?yàn)樽鳛椤皣Y”送給了中國,中國才把它保管下來。至于今天的私人美術(shù)館,或有收藏外國名畫的,則多為私人藏家斥重金到外國拍賣會上拍下來的。
然而,當(dāng)我們到外國的各大博物館參觀,尤其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的博物館中,則有大量外國包括中國的文物藝術(shù)品,而且多是珍品,更有不少即使在中國也是頂級的絕品。這些藏品,有些是中國作為國禮或私禮贈送給外國或外國友人的,大量則是外國恃強(qiáng)從中國搶劫過去的。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或要辯解,至少還有不少是我們從中國人手里正常交易“買來”的??!這種情況有二,一是民國時期中國積弱挨打,列強(qiáng)入侵,中國人中又有見錢眼開的無知之徒,雖不能稱為漢奸,他們把文物賣給外國人,肯定不代表中國各階層的意愿。所以,這種買賣,肯定不是如今天中國人到西方拍賣場的競買,而是屬于盜買盜賣,是受到當(dāng)時中國各階層的堅(jiān)決抵制的,如昭陵六駿的買賣,遇到陜西老百姓的一致抵制,故只成功交易了一半;展子虔《游春圖》的買賣,遇到張伯駒的傾力挽回,交易不成;韓幹《照夜白》的買賣,抵制失敗,交易成功。對這種“正常”的買賣,固有別于搶劫,所以張伯駒稱之為“剽奪”。一是今天國內(nèi)的不法分子,把中國文物盜賣到國外,外國人即使是買下來的,也不合國際文物保護(hù)法。
我們先來比較互贈的國禮。當(dāng)中國弱,外國強(qiáng),外國是決不會贈送中國以任何禮物的,而只有中國贈外國以重禮,為的是示好求和息爭。而當(dāng)中國強(qiáng),外國弱,或者中外平等,才有互贈禮物的事情發(fā)生。但中國贈送給外國的,一定是自己手里最好的寶物,如王羲之的墨跡等等,而決不會把次好的東西,更不會把自己不希奇的東西送給外國。外國則相反,他贈送給中國的禮物,一定非常平常,而決不會把自己手里最好的東西送給中國包括別國。像中美建交,尼克松訪華,美國送給中國的國禮是一對絨做的天鵝,而中國送給美國的則是一對活的熊貓,不僅是中國的國寶,更是世界的珍寶,中國自己也沒有幾個。國與國如此,私人之交也是如此,中國人交了一個外國朋友,送他的一定是最好的東西,即使自己只有一方雞血石,也送了;而外國朋友送給我們的則是一塊巧克力。
兩種送禮方式,反映了中外不同的待客之道。中國信奉仁的人文法則,“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說乎”,“君子之交喻以義”,講義就要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送給朋友,“厚往薄來”,即使對方不把你當(dāng)朋友。而西方國家信仰的是弱肉強(qiáng)食的自然法則,“小人之交喻以利”,只有永遠(yuǎn)的利益,沒有永遠(yuǎn)的朋友,己之所欲,勿施于人,己之不欲,施之于人,把自己不需要、不重要的東西送給朋友,事實(shí)上根本不把你當(dāng)朋友。
再說搶劫包括剽奪。中國對外國,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內(nèi)部的爭搶當(dāng)然是有的,但千年的歷史,從來不侵略他國,當(dāng)然也就沒有搶劫、剽奪外國文物的事情發(fā)生。即使同外國的戰(zhàn)爭,也不是侵略外國,而是抵抗外國的侵略。這當(dāng)然還是人文法則對中國人的行為所起的作用。而外國對中國包括別國的侵略、搶劫、剽奪,十字軍東征也好,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也好,一部世界史,就是外國中的強(qiáng)國對弱國的侵略史,而從來沒有中國對外國的侵略,包括中國最強(qiáng)盛之時。那么,為什么長期接受中國文明馴化的日本也愛好侵略、掠奪別國呢?這是因?yàn)樗鼜闹袊拿髦兄粚W(xué)了奇門而沒有學(xué)到正道,就像梅超風(fēng),從黃藥師的《九陰真經(jīng)》中只學(xué)了前半部,所以變得陰毒兇狠,與《葵花寶典》出身的西方列強(qiáng)無異了。至于有人說,中國的珍寶,被外國搶過去以后,比在中國保護(hù)得更好,那是另一個問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中外博物館 博物館 中外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