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藏傘于民難掩共享雨傘管理漏洞
7月3日,記者走訪南昌多個共享雨傘投放點發(fā)現(xiàn),才投放半個來月的共享雨傘不見蹤影,整個南昌城共享雨傘已“一傘難覓”。有臨街店面的店主稱:“投放了沒幾天就全部不見了,全被人拿回家了。”共享雨傘負責人趙書平針對此情況聲稱“本意就是‘藏傘于民’”。(7月4日 《江南都市報》)
投入在南昌的3萬把共享雨傘半個月“一傘難覓”,經營者雖以“藏傘于民”為由給共享雨傘失蹤找歸宿,但倘若按此邏輯,該經營者即便再投入13萬把,也有可能“一把難覓”,陷入“藏傘于民”的境地。
共享雨傘作為共享經濟的一部分,本來就是供市民臨時使用,發(fā)揮物品使用效率最大化的一種商品化服務。但3萬把雨傘全軍覆沒真的“藏身于民”時候,確實方便了“收藏者”,而經營者也只有裝面子賠本賺吆喝。
在共享經濟中,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應該引起共享雨傘經營者的關注和反思。近期,已經有數(shù)家共享單車經營者倒閉,經營者大吐苦水“共享單車被偷光”。雖然這是一個必然要面對的過程,市民對共享單車也好,對共享雨傘也罷,都需要有一個共同使用、共同維護的認同歸位,但這種過程所產生的成本,需要企業(yè)在共享經濟布局時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
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雨傘,在使用者下載一個APP、注冊后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押金,即可自由使用共享單車或共享雨傘。作為一種共享的商品化服務,因為使用者在使用時已經獲得對應的密碼,等同于一定程度上占有使用甚至相當于所有者的身份。一旦在密碼設置、物品監(jiān)管方面失去管控性,倘若再遇到一些貪小便宜的市民時,共享雨傘,或者共享單車,難免就成為唐僧肉,隨時會被覬覦。
作為共享雨傘的經營者,面對這種管理上的漏洞,不能僅僅依靠“烏托邦”式的初衷,掩蓋管理的漏洞,這于解決共享雨傘失控一事無補。
共享雨傘也好,共享單車也罷,可以嘗試在共享商品的使用上,與使用者社會誠信相銜接,來增加“非法占有”共享雨傘的成本,使“藏傘于民”的民眾基礎得到削弱,屆時,共享雨傘就又會重新回到共享物品的位置上。
當然,僅僅依靠共享雨傘經營者技術上的防范,是難以從根本上杜絕共享雨傘“被藏于民”的尷尬,還是需要通過營造合理規(guī)范使用共享物品的社會氛圍,營造講誠信、守法治的社會氛圍,才能不斷積累共享雨傘受益者受益共享商品的使用意識。
一把共享雨傘,為使用者遮擋風雨。一批共享雨傘,見證著一座城市公共文明的呵護。共享雨傘的命運,既事關共享經濟的命運,也考驗市民社會的文明。有待于共享雨傘經營者和共享雨傘使用者,用規(guī)范的管理和文明的使用意識,為共享雨傘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共享 雨傘 經營者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