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多為后人栽樹
謝安因淝水之戰(zhàn)而廣為人知,但對于江蘇江都百姓來說,更感念他筑埭治水惠及千秋之功。據(jù)稱當時他發(fā)現(xiàn)甘棠西北為湖,地勢西高東低,旱澇頻繁交替不休,莊稼連年歉收,百姓苦不堪言,便組織人手在甘棠以北20里處筑起攔水大堤,時稱“埭”,“隨時蓄泄,高下兩利”。由此,百姓豐收,經濟繁榮。《晉書》因此評價,“在官無當時譽,去后為人所思”。
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不戚戚于任上就干出驚天政績,不汲汲于馬上就累積顯赫聲名,只問自己為百姓做過什么、能為后代留下什么,甘于“自己栽樹,后人乘涼”。古往今來,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氣度,感動了許多人,也給更多人以啟示。
不計當時譽、追尋千秋功,照見一個人的精神境界,體現(xiàn)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內在要求。今天,總有一些領導干部急于創(chuàng)造政績,缺乏歷史耐心。有的人奢望成績招之即來,為一己之私便隨意推翻前任規(guī)劃;有的熱衷于大呼隆、大場面,做點事生怕別人看不見;有的只講“面子”不看“里子”,不注重細節(jié)建設……凡此種種,皆難逃形式主義窠臼,折射著功利主義心態(tài)。我們完成一項工作,不僅承接于前人的努力,最終也要接受后來者的檢驗。賡續(xù)過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積跬步以至千里”。
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小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少。領導干部立志為黨的事業(yè)、人民利益而工作,就能干大事、成大業(yè);如果囿于個人名聲,反而會很快從群眾視野里消散。周恩來同志曾說,“有志在金錢者,其終身恒樂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計鉆營不以為恥,此志之害也?!睘楣僖蝗?,關鍵是激揚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精神、真摯情懷,始終以事業(yè)為重、大局為重、百姓為重,經受住名譽、官位、金錢的考驗,不因一時的名來利往而迷失方向。
方向正確、久久為功,一錘接著一錘敲,時間自然會揭示成功的奧秘。黃大發(fā)一生只為修一渠,歷經三十六載春秋攻克艱難險阻,讓草王壩村村民圓了水之夢;一代代右玉人,數(shù)十年播綠不止,書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綠色傳奇。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要想做出一番能經受時間考驗的業(yè)績,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不行,缺乏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也不行。即便遭遇挫折、遭到非議,也要百折不撓、排除萬難,這是黨員干部應有的使命擔當,也是真正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
上世紀80年代,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得知《紅樓夢》劇組在尋外景地,就說服有關部門投資建了“榮國府”,并打造成旅游景區(qū)。隨著電視劇熱播,該景點知名度大增、收入逾千萬元,開創(chuàng)了旅游業(yè)的“正定模式”,給當?shù)亓粝铝税l(fā)展遺產。而此時,他早已調任外地。我們的事業(yè)是一場接力賽,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接棒者。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施工高峰期。肩負起時代和人民的重托,守土有責、積極作為,跑好屬于自己這一棒,我們方能不留遺憾、無愧于心。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為政者不忘初心,多蓄積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其所留下的聲譽必將感染更多心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后人 栽樹 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