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終結“奇葩證明”就得“壯士斷腕”
自5月1日起,成都市將取消各類證明298項,僅保留15項。這一被稱為“最大力度”的“減證便民”行動,讓群眾少跑腿,給基層組織減了負,倒逼政府部門工作由“避責思維”向“負責思維”轉變。(4月24日 新華社)
按照國務院“減證便民”專項行動要求,成都從年初開始就對各類證明事項進行全面梳理,累計梳理出證明事項313項,涉及政府部門32個。按照“不合法、不合理的一律取消。不能取消的,該合并的就合并”的清理原則,取消了其中的298項、保留了15項。
曾被李克強總理痛批的“你媽是你媽”“我還活著”等奇葩證明,在成都也鬧出過不少笑話。拿著洗衣服不小心洗壞的幾百元錢到銀行兌換,也得先去社區(qū)開一個“非故意損壞證明”。五花八門的證明不僅讓辦事群眾“跑斷了腿”,也讓基層組織“不堪重負”。一次性取消298項證明,意味著成都“奇葩證明”的歷史將得到終結。
“奇葩證明”的背后,是政府部門之間權力邊界不清晰、設置不合理、信息不共享、“避責意識重”、以及“坐等群眾上門辦事”的“懶政”思維等各類問題的綜合反映。因此,要終結“奇葩證明”歷史,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成都通過政府直接“站臺”,政務中心、民政局和法制辦“三堂會審”、掛圖作戰(zhàn),對每一條證明事項反復論證、逐條審核,依法依規(guī)給出保留或取消的意見。而且對保留下來的證明,均規(guī)范了事項名稱、明確了用途范圍。這一清理規(guī)范的過程,就是政府勇于“革自己的命”“壯士斷腕”的改革歷程。
大幅度取消“奇葩證明”,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要確保群眾辦成事。因此,破除部門之間的利益藩籬、實現(xiàn)資源和信息共享,就是政府在取消“奇葩證明”之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成都一方面積極探索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建立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實現(xiàn)“一鍵”聯(lián)網(wǎng)查詢相關信息,一方面倒逼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和工作方式,加強事中和事后的服務和監(jiān)管,確保群眾辦事不因證明的取消而受阻。
簡政放權,是關系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從成都對“奇葩證明”的歷史性終結中可以看出,推動改革在于為政者能否真下決心、下狠勁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只要敢于較真碰硬,就沒有趟不過的“深水險灘”。增強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政府必須要有這樣的決心和勇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證明 奇葩證明 終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