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建代表委員就“一帶一路”接受媒體采訪
應新聞媒體要求,3月9日下午,在“兩會”駐地京海大廈,為響應國家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倡議,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和其他9位委員一起,就《關于在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積極推動我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提案》接受了《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等10余家媒體采訪。
辜勝阻介紹,提案背后,民建中央經過了六個環(huán)節(jié)“閉環(huán)”的參政議政路徑,分別是國內調研、出國調研、形成報告、高層建議、兩會提案建議、媒體宣傳。在國內調研了數十家中資企業(yè)并拜會了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三國駐華大使。在三國訪問期間,與當地政界、商界廣泛接觸,重點考察了六座城市,拜會了中國駐三國使館,為外交官和中資企業(yè)代表作國內經濟形勢報告。他認為,作為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風險性的系統工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實施過程中,我國企業(yè)面臨巨大機遇,同時也面臨政治、經濟和宗教等多重風險和挑戰(zhàn)。民建作為以密切聯系經濟界為特色的參政黨,一直關注“一帶一路”建設,并把對“一帶一路”的思考帶到了兩會的議政舞臺。
代表委員就推動中國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如何有效進行跨文化管理、如何進一步提升政策相通和文化相通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強調了經濟驅動之外,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辜勝阻表示,文化屏障已成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時面臨的重要瓶頸,在全球國際并購的案例中,大致有7成的案例是不成功的,而這些失敗案例中,又約7成是跨國文化不通造成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因此,文化融合對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我國企業(yè)走出去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表示,企業(yè)走出去后,跨文化管理是另一個挑戰(zhàn),我們要學習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法律制度等,主動適應,不能生搬硬套國內的管理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蘭表示,消除文化隔膜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繞不開的問題,沿線60多個國家有14個講阿拉伯語的國家,有幾個講俄語的國家,其他國家使用的都是通用性較差的地方性語言,必須加快培養(yǎng)通曉相關語言和文化的人才,既要做好跨文化的翻譯工作,又要培養(yǎng)這些國家的“中國通”,促進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同時,要提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使者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加對跨文化交流差異性的理解,培養(yǎng)多元文化意識,適應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宗教觀、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等,真正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的理念。從長遠看,經濟和文化“兩輪雙驅”可以使“一帶一路”建設更富成效。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實施過程中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而政策溝通與民心相通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只有解決好這“兩通”,通過投資解決當地就業(yè)、設立經濟合作區(qū)、促進人文交流等方面才能很好地推進當地的中國項目建設,幫助當地社會更好地接納中國企業(y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葉氏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表示,企業(yè)走出去不應只重視投資,應該推動沿線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包括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和治理體系,更好地保障我國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上的投資。
針對中國企業(yè)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委員還從人才培訓、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大金融支持等角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組織部部長李世杰建議,國家主管部門應對“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進行階段性評估,保障“一帶一路”戰(zhàn)略更好地縱深發(fā)展。對已經走出去特別是即將走出去的企業(yè)要加大培訓力度,增強其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好地適應海外發(fā)展。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強調,民建中央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提案呈現了新特點: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調研與國際調研相結合,既深接地氣,又放眼全球。她認為,中國企業(yè)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突出次區(qū)域經濟合作,確定優(yōu)先合作的國家。同時,企業(yè)要培育國際核心競爭力,在國內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輕裝上陣”的條件,直面國際競爭,在走出去的國際舞臺上體現有品牌和影響力的競爭優(yōu)勢。全國政協委員、民建陜西省委副主委、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長周新生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不能僅依靠國家開發(fā)銀行等國家層面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應動員商業(yè)性的大、中、小金融機構幫助企業(yè)融資,為企業(yè)走出去尋找融資渠道,形成風險防范共擔機制,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qū)委副主委、廣西帝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曾鈁表示,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僑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可以吸引僑資企業(yè)到中國上市,成為獲得中國資本的中資企業(yè),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從長遠意義上取得經濟和外交成效。同時,建議設立國家“獎創(chuàng)金”,鼓勵國外在校學生來中國創(chuàng)業(yè),獲得中國資本的投資。讓中國雄厚的工業(yè)基礎、完善的工業(yè)門類等優(yōu)勢,結合國外的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中國資本與中國傳統優(yōu)勢產業(yè)結合的另一種方式的“走出去”。
關于企業(yè)在“走出去”過程中,是否可以和社會組織、基金會合作,在沿線國家開展公益項目,以此聯通民心時,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李曉林表示,目前還是希望把愛心人士的錢留在中國,先幫助中國4300萬貧困人口脫貧。但是,目前正在研究“一帶一路”青年學生交流項目,希望在民間將“一帶一路”的精神很好地傳承下去。
李曉林委員主持本次媒體訪談,民建中央聯絡部副部長汪洋出席了本次訪談會。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建 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