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85后青年靠金剛鉆攬瓷器活 年入10萬
2017年1月11日,出生于1985年的唐立果,是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中樓鎮(zhèn)馬家西樓村人。他從小受父輩的影響,十分喜歡對瓷器、陶器修修補補。幾年來,他憑借爺爺留下的“金剛鉆”,廣攬“瓷器活”,年收入十幾萬元。成為國內古玩界頗有名氣的鋦瓷高手,客戶遍及北京、上海、黑龍江、浙江等全國各地,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
唐立果正在給一把紫砂壺鉆眼。圖片作者:劉明照/視覺中國
唐立果在展示一個釘子。他自己手工打造的釘子,最小的3毫米,最大的6公分。材料有金、銀、銅。
唐立果正在給一把紫砂壺鉆眼。
唐立果說,他們家世代從事鋦瓷行業(yè),從祖上算起的話,到他這代已經(jīng)是第十代了。
鋦瓷,民間稱“轂轆子”,也稱“小爐匠”。過去,在農村,鋦盤、鋦碗、鋦大缸,一般都是以生活實用為主,傳承的是一種節(jié)約意識,而現(xiàn)在工業(yè)化發(fā)達,各種工業(yè)瓷器、金屬制品、塑料制品豐富,價格又低廉,家里的瓷盤子、瓷碗、茶具等用具壞了,重新再買,一般不會再去修補了?,F(xiàn)在鋦瓷,完全是古玩界追求的一種“玩”的文化了。
唐立果制作了一面三角旗,一面書“金剛鉆”,一面書“瓷器活”。
唐立果說,雖然祖輩都干鋦瓷,但是到了他爸爸這代,隨著鐵盆、鐵碗,以及塑料盆、玻璃制品的大量出現(xiàn),和工業(yè)瓷器低廉的價格,鋦瓷就基本掙不到多少錢了。因此,在他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唐修權就帶著一家人來到了縣城,買了一輛拖拉機從鄉(xiāng)下往城里拉石頭,開始了新的生計。
唐立果展示他手工打造的一把錫壺。這把名為“三友硬提梁”的錫壺他設計了一年,用時半個月手工制作而成。曾有美國客戶出價15000元,他沒有賣。
說起為什么他又重新拾起了父親扔下不干的行當時,唐立果說,那是緣起于一次看電視。那天,電視節(jié)目上說,有一個民國時期的破碗,在上邊鋦了幾個釘子,目前在中國能鋦這種碗的人很少了,這個手藝快失傳了。
唐立果當時就想,怎么會失傳呢?他家世代就是干這個的,只是因為后來掙錢少,才改了行,但是那些工具都還有。因為平時非常喜歡研究鋦瓷技藝,從小到大,雖然沒有正式為客戶鋦過瓷,但是爺爺留下的那把“金剛鉆”他一直在手,從沒有扔下過。于是,他就萌生了用這把“金剛鉆”去攬瓷器活的想法。
唐立果拿著一把弓子說,弓子頭上的“如意”是純銅的,他手工制作,寓意客戶把器具交給自己,他要用心修補,客戶和自己雙方都如意。
唐立果畢業(yè)于武漢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yè)。畢業(yè)之后,他先是在青島學習電腦維修,后來回到老家莒縣,在縣城經(jīng)營起了一家電腦耗材店,生意非常紅火。放下經(jīng)營紅火的電腦生意,去干不掙錢的鋦瓷,他的這個決定,家里人沒有一個同意的。但是,唐立果的這個決定,誰也沒有把他拉回來。
唐立果用錫在修補一把紫砂壺。
唐立果展示一把修補好的紫砂壺。
為了練好技術,他買來普通的瓷盤、瓷碗、紫砂壺,回家后摔碎,反復修補練習,先后摔碎了幾十把壺,練習了一段時間后,覺得鋦的可以了,他就帶著名片去文一些古玩店攬活。
唐立果展示一把剛修補好的瓷壺,這把壺上打了100多個釘子。
初出茅廬,沒有人相信他的手藝。唐立果就承諾,修壞一個賠償兩倍的錢。他的承諾得到日照一個老板的信任,于是就拿了件紫砂壺讓他修,修好后,這個老板感覺非常滿意。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唐立果的鋦瓷手藝就在古玩界傳開了,許多人慕名而來。
日照市莒縣補拙齋,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從全國各地寄來的快遞。圖為他修好器具后的部分發(fā)貨單。
隨著名氣的增大,唐立果攬的“瓷器活”越來越多,從青銅到陶器,從玉器到木器,他都能修補?,F(xiàn)在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從全國各地寄來的快遞。
唐立果正在為一把紫砂壺安釘子。
唐立果展示他爺爺留下的金剛鉆頭。
唐立果說,現(xiàn)在他鋦瓷用的大大小小60多種工具,都是他自己手工打造的,因為市場上買不到。鋦瓷用的鉆頭,市場買來的合金鉆頭不耐用,得經(jīng)常磨。為了弄到天然鉆石鉆頭,他曾坐了四個多小時的長途汽車,去肥城找到一位老“鈷镥子”,從老人手里買來了天然鉆石的鉆頭。
唐立果展示的部分工具。
目前,唐立果的唐氏陶瓷修補鑲嵌錫器打造技藝入選“日照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陳佳
關鍵詞:85后青年 靠金剛鉆 攬瓷器活 年入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