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臺 政府可租賃文化設施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昨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將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這部法律,將有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升服務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從行政性“維護”到法律“保障”的跨越。
界定
打破設施行政隸屬界限
法律明確提出“政府主導”公共文化服務,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規(guī)定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組織、管理、提供、保障中的職責。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永恒認為,這有利于強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主體責任,建設責任政府,樹立正確的文化“政績觀”。法律對公共文化設施的界定打破了設施的行政隸屬界限,把科技館、體育場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明確納入公共文化設施范疇。有數字顯示,全國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部門擁有可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設施有6800多所,比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總和還多。
效能
不搞無關商業(yè)經營活動
服務效能不高,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突出短板。為解決目前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存在的“散、亂”問題,法律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擴建、合建、租賃、利用現有公共設施等多種方式,加強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基層有關公共設施的統(tǒng)一管理、綜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運行。法律規(guī)定,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qū),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標準,規(guī)劃和建設配套的公共文化設施,還規(guī)定城鄉(xiāng)建設確需拆除公共文化設施,堅持先建設后拆除或者建設拆除同時進行的原則。針對一些公益性的公共文化設施過度商業(yè)開發(fā)、過度從事商業(yè)收費、商業(yè)運作,改變了公益性質,法律明確,不得將公共文化設施用于與公共文化服務無關的商業(yè)經營活動。
扶貧
強化特殊群體文化權益
城鄉(xiāng)都需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但目前最為需要、欠賬最多的還是農村。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應多關注農民的基本文化服務,落實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扶貧。
對此,法律規(guī)定,國家扶助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公共文化服務,并提出面向農村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應當符合農村特點和需求,提高針對性和時效性。
“應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過去‘大水漫灌’‘計劃配送’供給方式,調整供給的品種結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切實針對不同農村地區(qū)特點和不同農民群體實際需求,實行精準、有效供給?!眹夜参幕阵w系專家委員會委員巫志南說。與此同時,法律也要求關注和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文化需求。據新華社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租賃文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