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丟書”活動更像一場自嗨
官方或民間,出于培養(yǎng)人們讀書愛好的目的,發(fā)起讀書推廣活動,是值得鼓勵的,但切忌這種推廣行為只是一陣風,在失去關注或支持之后不了了之。無可持續(xù)性的讀書活動,非但不能起到預期效果,反而給人留下作秀之嫌。請相信,因為撿到一本書從而愛上讀書這種事的幾率,和買彩票中獎差不多。
“丟書”淵源可追溯至上個世紀
一場發(fā)生在北上廣地鐵的圖書推廣活動引起了爭議,這場活動被主辦方命名為“丟書大作戰(zhàn)”,大概的意思是,主辦方協同一些合作單位和個人,將一萬本書丟在地鐵、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撿到的人可以免費讀書,并且能通過掃碼的方式進入到與該活動相關的頁面,讀取丟書者的留言。感興趣參與的人,還可以加入丟書隊伍,成為“大作戰(zhàn)”一員。
“丟書大作戰(zhàn)”其實并不新鮮。它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的“圖書漂流”,只不過當時傳遞書的場所以公園內的長椅為主。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美國出現了一個圖書漂流網站,據說注冊人數有幾十萬,但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為這家網站影響才讀書的,并沒有調查數據支持。在上海、深圳、廈門、青島等中國城市,也曾出現過圖書漂流活動,都是熱鬧幾天,沒法堅持下來。隨著電子閱讀的普及,“圖書漂流”古老的浪漫與寓意,也在不斷被消解。
而最近的“丟書”則是一次完完全全的效仿。效仿對象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赫敏”扮演者艾瑪·沃森在倫敦地鐵發(fā)起的“赫敏藏書”?;蚴强紤]到“赫敏藏書”吸引了一些好萊塢明星的參與,口碑不錯,幾位中國明星如黃曉明、張靜初、徐靜蕾也加入了近來。明星的參與有利有弊,一方面明星讓活動形成了公眾話題,引起輿論更廣泛的關注,客觀上也為活動進入更深層次提供了助推力量。但另一方面,明星的號召力也強化了該活動的商業(yè)屬性,不排除有機構趁機參與進來,改變它的公益性質,把活動變成商業(yè)宣傳和炒作。
無可持續(xù)性的“丟書”有作秀嫌疑
如果說“丟書大作戰(zhàn)”有好玩、有趣之處,那就是它給枯燥乏味的上下班路程,帶來了一些意外。它也能夠激發(fā)人們對于公共空間的一種浪漫想象,并由此帶來一點精神愉悅。但“丟書大作戰(zhàn)”帶來的作用也僅限于此。如同數不勝數以“大作戰(zhàn)”命名的商業(yè)電影一樣,只有娛樂價值。此外,“丟書大作戰(zhàn)”雖是閱讀推廣行為,但卻沒有文化意義的灌注,跟風性質以及過于注重吸引眼球,使得它與“四小時逃離北上廣”的策劃相似,更像是一場自嗨。
這次“丟書大作戰(zhàn)”,也不乏令人尷尬的地方,比如一些丟在地鐵座位上的書無人撿拾,還有網友拍攝到了被保潔堆放在垃圾桶旁邊無人認領的新書,這讓人有點兒心痛——那畢竟也是品質不錯的新書啊,對不花錢就可以讀到的書也不感興趣,還有比這更讓人無奈的嗎。
低國民閱讀率讓人操碎了心,可提升閱讀率卻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官方或民間,出于培養(yǎng)人們讀書愛好的目的,發(fā)起讀書推廣活動,是值得鼓勵的,但切忌這種推廣行為只是一陣風,在失去關注或支持之后不了了之。無可持續(xù)性的讀書活動,非但不能起到預期效果,反而給人留下作秀之嫌,這是一件頗為令人尷尬之事。
讀書應該是一種主動行為——在不被別人“催促”的狀況下讀。毛姆曾說,“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是為自己建造一個避難所”。我們或許應該學會對地鐵里丟的書視而不見,而習慣于隨身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隨時隨地進入自己的“避難所”。
請相信,因為撿到一本書從而愛上讀書這種事的幾率,和買彩票中獎差不多。韓浩月(媒體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官方 民間 丟書 自嗨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