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你見過白瓷做的硯臺嗎
唐代是詩人和書法家輩出的時代,著名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王維、王昌齡等,他們無不吟詩、寫詩;著名書法家有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張旭、懷素、虞世南、褚遂良等,真、草、隸、篆流芳百世,與詩相得益彰。
小檔案 藏品名稱:白釉辟雍硯 年代:唐
在這些文人墨客的書房中、行囊里,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是必備品。于是,各種各樣的硯臺應運而生,成為文人創(chuàng)作時必不可少的文具之一。如今,流傳下來的唐代硯臺以陶硯和石硯居多,瓷硯較少,而天津博物館藏品中有一件唐白釉辟雍硯,十分珍貴。
石器時代,人們已經發(fā)現了礦物顏料,并試圖用這種礦物顏料來裝點自己的生活,用于研磨的器具就應運而生,而用于書寫的現代意義上的硯,是隨著紙和人工制墨的出現而發(fā)展起來的,至秦漢時期才算基本定型
硯, 又名硯田、硯池、硯海、墨硯、墨池等,是一種研磨所用的工具。宋代蘇易簡在《硯譜·敘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黃帝得到了一塊玉,將其制作成“墨?!保⒃?上面篆文曰“帝鴻氏之研”。正是因為這一記載,很多人認為硯臺起源于黃帝時期。如今,根據現代科學考古發(fā)掘,人們大致推斷,硯臺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研磨器 演變而來。
石器時代,人們已經發(fā)現了礦物顏料,并試圖用這種礦物顏料來裝點自己的生活,用于研磨的器具就應運而生。上世紀80年代,陜西臨潼姜寨新石器墓中曾出土一塊石硯,同時出土的還有石研杵和顏料塊。據研究者稱,那是繪制彩陶時用來研磨顏料的工具,算是硯的雛形。
用于書寫的現代意義上的硯,是隨著紙和人工制墨的出現而發(fā)展起來的,至秦漢時期才算基本定型。漢代劉熙的《釋名》中記載:“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边@說明當時已經采用水加顏料的研磨方式。除了石硯臺外,漢代還有瓦硯、陶硯、玉硯、銀硯等,可謂品種繁多。
據 天津文博院研究館員劉渤說,瓷硯創(chuàng)燒于魏晉時期,盛行于南朝和唐代。根據史料記載,瓷硯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那時的硯臺大多為青釉瓷硯,圓盤形,硯足一般為 三熊形足或蹄形足。那時硯臺的制作已經比較精細,硯臺有蓋子。后來硯足逐漸增多,從三足、五足到七足,唐代中期以后演變?yōu)橛啥嘧憬M成的圈底圓形硯,多的可 達二十多足,其中有的獸形足并排而立,或呈鏤空狀,或緊密相連。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唐白釉辟雍硯,圈足上有二十六根蹄狀柱托起硯面。
“辟雍 硯,其 辟雍 源于早期的太學建筑,也就是天子講學的地方。東漢蔡邕的《明堂丹令論》中解釋為, 取其四面環(huán)水,圓如壁。后世遂名壁雍。 此種硯在形制上的主要特點是,硯池圍繞硯堂周邊,如辟雍環(huán)水。南北朝、隋、唐的陶瓷工匠們,模仿辟雍設計出的辟雍硯,是極富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和實用文 具”
中國早期的瓷器多為青瓷,據劉渤說,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是在唐代形成的,“唐代時,北方白瓷以邢窯為代表,燒制的瓷器 類銀類雪 ,南方則以青瓷為代表,其瓷器 類玉類冰 。白釉瓷器成為唐代北方瓷器生產的主流產品。唐代詩人皮日休在詩句中寫道: 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 這正是唐代邢窯與越窯高超的制瓷工藝的真實寫照?!?/p>
邢窯的白瓷代表了北方瓷器的最高水平,唐代李肇在《國史補》中說:“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边@是將邢窯白瓷與端硯相提并論。1984年,河北內丘縣城及周圍地區(qū)發(fā)現了唐代燒白瓷的窯址,出土的細白瓷占百分之四十,這說明了當時白瓷燒技藝的成熟。
與此同時,唐代白瓷的造型技術已經十分嫻熟,可以燒制出眾多高難度和復雜的器物造型,如盒、盆、罐、盂、皮囊形壺、執(zhí)壺、凈瓶等,在這種背景下,白瓷硯的數量也相應增多。
白 瓷的施釉分為通體施釉和局部施釉,通體施釉的白瓷器,在墓葬和遺址中都出現過,但數量很少,以唐宋時期為主。局部施釉是白瓷施釉的主流方式,如施半釉、施 釉近足部等。據劉渤介紹,這件唐白釉辟雍硯即為局部施釉,其外底無釉,露胎處潔白干凈,圓形硯堂無釉,這樣不至于因為太光滑而影響研墨。
這 件唐白釉辟雍硯,高5.5厘米、口徑12.5厘米、足徑15.5厘米,圓形,硯面上凸。硯體及水槽均施白釉,釉薄光潤。硯邊內凹,形成圓形水渠,用于儲存 墨汁。劉渤說,此硯造型獨特,是唐代瓷硯的典型器物,“辟雍硯,其 辟雍 源于早期的太學建筑,也就是天子講學的地方。東漢蔡邕的《明堂丹令論》中解釋為: 取其四面環(huán)水,圓如壁。后世遂名壁雍。 此種硯在形制上的主要特點是,硯池圍繞硯堂周邊,如辟雍環(huán)水。南北朝、隋、唐的陶瓷工匠們,模仿辟雍設計出的辟雍硯,是極富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和實用文 具?!?/p>
與石硯臺相比,瓷硯臺易碎,而且有的瓷硯因為過于光滑而影響了研墨的效果,因此宋元以后,瓷硯臺逐漸減少。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瓷硯的消失。對于古代文人來說,硯不僅是實用品,更寄托著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懷,很多人在瓷硯上寫詩題字
唐代國力強盛,詩歌、書法、繪畫等藝術空前繁榮,作為書畫創(chuàng)作時的必需品,硯臺也得到了極大發(fā)展,著名的“四大名硯”就是那一時期出現的。當時的文人“愛硯成癡”,從宮廷到民間,收藏把玩之風盛行,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死后用硯臺陪葬的風俗。
與 石硯臺相比,瓷硯臺易碎,而且有的瓷硯因為過于光滑而影響了研墨的效果,因此宋元以后,瓷硯臺逐漸減少。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瓷硯的消失。對于古代文人來 說,硯不僅是實用品,更寄托著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懷,很多人在瓷硯上寫詩題字?!凹矣悬S金用斗量,養(yǎng)子須當送學堂。不信但看朝中相,都是書生伴帝王?!薄叭?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瓷硯上的文字或勸學,或教人忠孝,或阿諛,或記事,讀來頗有趣味。
瓷硯上的詩中還有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傳說,明代才子解縉曾經陪著明太祖朱元璋釣魚,解縉釣到了很多魚,但是朱元璋卻兩手空空,一條都沒 有釣到,朱元璋和解縉都很尷尬。機智善變的解縉,看到朱元璋不高興了,便站在一旁低聲做了一首詩:“七尺絲線落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 歲君王只釣龍?!币粫r間,尷尬的氣氛消除了。對于這首詩,古往今來的人們,有人看到了解縉的飽學和機智,有人卻將其歸為“馬屁詩”,而這首詩就曾經被寫在 明正德年間的一方青花瓷硯上,題寫者的用意,惹人聯(lián)想。
劉渤說,如今出土和傳世的瓷硯大多是青瓷硯,白瓷硯臺并不多見,所以天津博物館的這件藏品,彌足珍貴。(李寧)
編輯:陳佳
關鍵詞:你見過白瓷 做的硯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