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首義槍聲首義槍聲
蔣介石“幫劉湘剿共”
四川省自清朝末年以來,逐漸形成了大小軍閥割據的局面。據統(tǒng)計,從1912年到1933年,共發(fā)生大小軍閥混戰(zhàn)470多次。1926年下半年開始,四川大小軍閥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勢如破竹,便紛紛派代表向國民革命軍輸誠,表示承認國民政府,同意軍隊易幟改編。
于是,蔣介石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名義,先后任命四川軍閥楊森、劉湘、賴心輝、劉成勛、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等為國民革命軍的軍長,仍統(tǒng)率原部。四川軍閥雖已易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但其軍閥本質沒有改變,仍然為爭奪“防區(qū)”地盤而混戰(zhàn)不休。蔣介石多次想控制四川,但均未得逞。
1932年底至1933年初,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由陜南入川,開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陜革命根據地,1934年,紅軍粉碎了以劉湘為首的四川軍閥的“六路圍攻”,紅軍發(fā)展到五個軍約8萬人,各路四川軍閥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
紅軍剛剛進入四川時,蔣介石就向劉湘提出派“中央軍”入川協(xié)助“剿共”,卻遭劉湘的拒絕。但在連戰(zhàn)連敗的形勢下,劉湘只得于1934年11月親赴南京乞援。蔣介石高興地對其親信說:“川、黔、滇三省各自為政,共軍入黔我們就可以跟進去,比我們專為圖黔而用兵還好。川、滇為自救也不能不歡迎我們去,更無從借口阻止我們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機會。今后只要我們軍事、政治、人事、經濟調配適當,必可造成統(tǒng)一局面?!?/p>
到達南京后,劉湘向蔣介石提出“三要”(要四川軍政大權、要南京的財政支持、要武器彈藥)。蔣介石表示同意,任命劉湘為四川省政府主席,并授權劉湘統(tǒng)一四川軍政,要求四川大小軍閥要統(tǒng)一受劉湘指揮;而四川各軍軍費和武器彈藥由南京負責補充;更同意撥給劉湘500萬元“剿赤”經費,并讓劉湘發(fā)行巨額善后公債7000萬元。同時提出劉湘應“允許中央軍入川,并同意蔣介石提出的派“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參謀團”(簡稱參謀團)入川,指導監(jiān)督反共軍務”,且所有川、滇、黔、康較大事宜“均可過問”。對此,劉湘也只好全盤答應。
1934年12月,蔣介石任命賀國光、楊吉暉為駐川參謀團正副主任。1935年1月,蔣介石派遣參謀團和上官云相等部“中央軍”入川,督導川軍圍剿紅軍、“整頓四川地方”。1月16日,參謀團通電四川各路“總副指揮”,令他們固守原防,嚴密防范;為了殺雞儆猴,參謀團于17日懲辦了在烏江被紅軍擊敗后放棄防務,攜同家眷、大批金銀珠寶和煙土逃到重慶的貴州軍閥、二十五軍副軍長兼川南邊防司令侯之擔。劉湘在參謀團的幫助下,也發(fā)出一系列通告,限令各軍把防區(qū)內的軍、政、財、文大權交給省政府,并裁軍整編。
不過,參謀團出的高招并沒有給四川軍閥的連戰(zhàn)連敗劃上句號。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迅速突破了田頌堯部防線;中央紅軍在進入四川后,迅速突破了大渡河天險。6月中旬,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讓參謀團的“謀略”全部落空。于是參謀團將田頌堯撤職查辦,將防守中央紅軍的劉文輝記“大過”一次,所部“各負責長官查明嚴處”。
此后,參謀團為了剿滅紅軍,先是調集大軍嚴密封鎖,又在各地廣筑碉堡,并強迫藏民地區(qū)實行堅壁清野,以達到“困死紅軍”的企圖。但到了8月下旬,紅軍出其不意地穿過了茫茫草地,并全殲了企圖堵截紅軍北上的胡宗南指揮的國民黨軍49師,打開了北出甘南的門戶,致使參謀團的企圖再次破產。
隨著紅軍大部隊離開四川,1935年10月初,蔣介石也離開四川,并提出參謀團已經不能適應需要,應改設重慶行營。11月1日,重慶行營成立,蔣介石任命顧祝同任行營主任,賀國光調任參謀長,楊永泰任秘書長。重慶行營轄區(qū)為川、康、滇、黔和西藏。所有西南各省軍隊,重慶行營都以蔣介石名義進行指揮;所有各省區(qū)民、財、建、教都在其控制之內。重慶行營建立后,參謀團即行撤銷,但蔣系中央勢力相繼滲透到四川軍事、政治、財政、金融各個方面,劉湘的權力更是每況愈下了。
編輯:秦云
關鍵詞:蔣介石 國民政府 四川軍閥 剿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