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國戶籍改革增加新市民獲得感
中新社重慶8月12日電 題:中國戶籍改革增加新市民獲得感
中新社記者 劉賢
原本戶籍在農村的胡本華,現(xiàn)在一家四口住在重慶主城區(qū)的民心佳園公租房內。他說,8月就能拿到農村老家宅基地“地票交易”款。這幾年,因為戶籍制度改革,自己和家人逐漸穿上了城市的“五件衣服”,農村的“三件衣服”也可以脫掉了。
去年11月,在中共中央發(fā)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成為關注重點。這項改革要促進有能力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和生活的農業(yè)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zhèn)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中共中央確定了在“十三五”期間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zhèn)定居落戶的目標。
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戶籍人口超過3000萬,具有“大城市帶大農村”特點,較早地探索了戶籍制度改革。當?shù)蒯槍r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和城市就業(yè)、社保、住房、教育、醫(yī)療“五件衣服”,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
胡本華20歲就從重慶綦江三角鎮(zhèn)的農村走出來到城市打工。2011年,考慮1歲的兒子將來要讀書,他動了買房落戶重慶主城區(qū)的心思,但餐飲業(yè)人員流動性高,老板不愿意開收入證明,他沒辦法貸款買房。
當時,重慶戶籍改革正處于啟動實施階段。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聯(lián)席會相關負責人說,重慶調研確定兩類七種重點群體,共338.8萬人。胡本華屬于第一類“有條件農民工及新生代”。
在此階段,當?shù)叵群蟪雠_46個政策性文件,暢通制度通道,適度放寬主城區(qū)戶籍準入條件。
簡單地提交了一次戶籍等證明文件后,胡本華迅速將戶籍從農村遷到主城區(qū),并在當年6月申請到公租房,解決了成為城市新市民的首要問題——住房。
第二年(2012年),胡本華又面臨兒子就讀幼兒園的問題。此時,重慶戶籍改革進入固化推進階段,重點保障新市民獲得“五件衣服”。
當兒子9月順利就讀民心佳園公租房社區(qū)的幼兒園后,胡本華感覺“安定多了”:入城做市民的最大兩個問題——住房和小孩教育,都解決了。城市的“五件衣服”,他一件一件地都穿上了。
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聯(lián)席會相關負責人稱,實踐證明,穿上城市的“五件衣服”,賦予轉戶居民與市民同等的國民待遇,既增強轉戶居民的城市歸屬感、獲得感,又為如何解決農民工進城后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難題探索了可操作的政策方案。
據(jù)中國國家發(fā)改委4月16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中國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qū)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
增加新市民的獲得感,在中國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中都顯得尤為重要。
以福建省晉江市為例,當?shù)卦诰幼∽C、積分制、無房落戶等方面進行探索,打破“戶口=市民待遇”的固有格局,讓外來務工者安心留下。其2011年開始施行的居住證制度,近年來繼續(xù)拓展服務內涵。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可享受衛(wèi)生、教育、就業(yè)等市民化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戶籍制度改革除了讓新市民獲得城市公共服務,還探索建立了“地票”等處置機制,讓農民退出土地也能獲得收益。
重慶對轉戶居民自愿退出的農村宅基地,可按“地票”處置變現(xiàn);對自愿退出的承包地,通過市場化方式處置利用,可流轉給親戚朋友,或農業(yè)經(jīng)營大戶、專業(yè)合作組織。
胡本華農村老家的宅基地以“地票”方式處置了,待上市交易后,他將得到近5萬元人民幣。林地和承包地他要留下來發(fā)展種養(yǎng)殖業(yè)。農村的“三件衣服”,他脫掉一件,留了兩件。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重慶市累計轉戶112.5萬戶,其中9.67萬戶申請退出宅基地及附屬設施用地。
改革仍在深化推進。作為最早一批轉戶居民之一,胡本華回想轉戶帶來的最強烈感受:“作為打工者,以前在城里租房子四處奔波,轉戶后就安定多了?!苯衲?月,他的兒子將入讀民心小學,離家僅5分鐘步程。(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戶籍改革 增加新市民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