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好藥師”身上彰顯著可貴的工匠精神
王曉東,男,1967年10月生,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jiān)。27年來,王曉東堅持“創(chuàng)新為患者,用心做好藥”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崗位上踏實做事、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從一名大學生工人成長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負責人、教授級高工。2016年1月,王曉東當選誠實守信“中國好人”。(5月3日光明網(wǎng))
工作不只是謀生,更是人生價值的追求,這是王曉東時常掛在耳邊的一句話。在其27年的工作歷練中,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從通過自主考試進入制藥廠到精孜孜不倦的改進藥品生產(chǎn)技術,從刻苦公關打破藥品“便宜沒好貨”的傳統(tǒng)壁壘到勝任公司技術總監(jiān),他都一如既往的堅守著自己的制藥底線,為廣大民眾吃上價格低廉的放心藥作出了一個制藥師應該做的貢獻。這孜孜不倦的堅持、高度負責的心態(tài),其實也正是工匠精神在他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正如《人民日報》近期評論文章指出的那樣,工匠精神這一理念不僅限于企業(yè)生產(chǎn),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的各行各業(yè),都有如何愛崗敬業(yè)、精益求精和提高工作水準的時代課題,而培育工匠精神不但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必要性,也是展示“中國形象”、“中國實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需要。從這個角度看,王曉東這些年的堅持與奉獻也是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外延不謀而合的。
那么,揆諸當下,我們又應該從他身上學習些什么并作些力所能及的改變呢?首先來講,便是靜得下來的內心。從參加工作的那一天起,王曉東就表現(xiàn)出了和常人不一樣的工作態(tài)度。當工友在打牌聊天時,他捧著厚厚的專業(yè)書在角落里學習,當知曉藥品生產(chǎn)技術需要大幅改進才能讓民眾吃得起、吃得放心時,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不停的攻克難關,一遍又一遍的做實驗,而為了節(jié)約時間,更是以方便面充饑。也正是這種靜得下心來的毅力與決心,才使得他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到今天的科技攻關負責人、教授級高工。但反觀當下,在這個喧囂浮躁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沉潛自己躁動的心從最基礎中一點一點做起呢?
其次,要學習這種工匠精神里體現(xiàn)出來的“精雕細刻”與“精益求精”。藥品不同于其它商品,它關乎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制作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產(chǎn)生無法估量的惡果。生產(chǎn)過程中,王曉東認真檢驗每一道生產(chǎn)工序,仔細記錄每一次實驗工程,就連生產(chǎn)過程中機器聲音的大小,他都了熟于心。他這種追求技藝精湛與產(chǎn)品精制細密的品格,不但成就了公司的跨越式發(fā)展,也給民眾帶去了實實在在的醫(yī)療實惠。而之于我們來講,又是否該從中有所反思呢?
更為重要的是,王曉東身上的這種工匠精神還從“技近乎道”的角度完成了“道技合一”的人生超越。當下社會中,掌握精湛技術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可一些人卻將這些技術當成了謀利的工具,將其異化成了人性的丑惡。在制藥方面,王曉東一直有著自己的職業(yè)操守,“寧失市場,不能丟了自己的良心”一直是他奉行的工作原則,也正是守住了這條高壓線,他的精湛技術才會升華成一種境界,一種良心之道。這也是我們今天最該學習的!
“認真”與“負責”是工匠精神最為基本的要求,王曉東身體力行的告訴了我們,對待一件事,如果有了這些基本的價值堅守,其必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如果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將這種工匠精神發(fā)揮到極致,那么,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便會指日可待。但現(xiàn)實的尷尬還在于,我們離這樣的狀態(tài)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路要走,這是我們需要面對、反思并改正的。(嘉 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工匠精神 王曉東 常州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