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漢代搖錢樹:欲向王母求仙藥
搖錢樹是西南地區(qū)在東漢至三國晚期流行的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隨葬器物。搖錢樹由樹座和青銅樹組成,樹座有石質(zhì)和陶質(zhì)兩種,以陶質(zhì)較多,一般是上小下大。樹座上端是一中空的柱,用以插物,其上有的浮雕羊、蟾蜍、天祿、辟邪,有的浮雕歌舞的人、持瓶騎于羊身的人或坐于龍虎座上的西王母,有的浮雕方格紋、串枝紋和方孔圓錢。
四川博物院藏搖錢樹
青銅樹分為樹干和樹枝,采用分段鑄造然后組裝的方式。青銅樹上除掛滿方孔圓錢外,還裝飾西王母系列圖像或佛像等。將青銅樹插于樹座中柱中,組成搖錢樹。
出土時,樹座、樹干和樹枝多為分開,枝干散落在樹座周圍,且多殘破,無法復原整棵搖錢樹的原貌,因此,現(xiàn)存可復原搖錢樹較少。1972年,四川省博物館考古隊在四川彭山雙江鄉(xiāng)崖墓發(fā)掘出土一株完整的搖錢樹,現(xiàn)藏于四川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藏搖錢樹由陶座和銅樹組成,通高135厘米,陶座高45.3厘米。陶座為泥質(zhì)褐陶,模制,上小下大,呈圓錐體狀,中間凸起一空心圓柱(供插銅錢樹用)。陶座上浮雕兩只神獸,呈疊蹲狀。其上之神獸雙目突出,頭直伸向前,背飾錢紋;其下之神獸,雙目瞪圓,頭曲頸向下。近圈足處飾綬帶錢紋。
據(jù)考證,四川博物院藏搖錢樹裝飾的主題是西王母系列圖像。西漢時期,《淮南子·覽冥訓》中有“羿請不死之藥與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之句。西王母被描寫成長生不死仙藥的所有者,成為神話描寫的對象。而在民間,人們采用祭祀的方式希望得到西王母的庇護。
《漢書·哀帝紀》曰:“(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春,大旱。關東民傳行西王母籌,經(jīng)歷郡國,西入關至京師。民又會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擊鼓號呼相驚恐。”《漢書·五行志》亦記此事,曰:“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驚走,持稾或券一枚,傳相付與,曰行詔籌?!?jīng)歷郡國二十六,至京師。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陌,設(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p>
長生不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從來未曾實現(xiàn),于是,死后升仙便被寄予厚望,因西王母掌管令人長生不死的仙藥,其系列圖像就被廣泛運用于喪葬文化中。
此搖錢樹的樹枝共有三個主題:天上世界、西王母仙境和升仙的場景,三個主題均與升仙有關。在漢以前,仙就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仙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死,而不死就是長壽,因此有一些長壽的人轉(zhuǎn)化為仙的故事,如赤松子和王喬。
正因為靈魂觀念的發(fā)展,漢代人相信死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升仙,就需要覲見西王母,得到長生不死仙藥,方能到達西王母仙界,過無憂無慮的仙人生活。
因此,在搖錢樹樹枝上裝飾有玉兔正在制作長生不死仙藥、西王母親自賞賜仙藥,派鳳鳥代賜仙藥引導進入仙界等內(nèi)容,反映了墓主強烈的升仙愿望。文/張琴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漢代搖錢樹 王母 仙藥 搖錢樹 四川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