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拿什么遏制“白色暴利”?
之前看寧浩影片《瘋狂的賽車》的時候,對徐崢飾演的那位墓地推銷員印象深刻,他“嘚吧”的那段臺詞堪稱經典——“高尚社區(qū),上風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園,按均價僅售三萬元整,值得一生典藏……搭靈堂、送紙錢,喪葬服務一條龍,這么好的服務,我天天在這里上班,恨不得都給我自己來一套”。影片中的這一幕,無疑將殯葬業(yè)的某些從業(yè)人員的勢利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在媒體上看到“殯葬中介暴利:萬元一條龍葬禮只能走廊遺體告別”這樣的新聞時,內心中早就做足了心理鋪墊。上海市民葉先生向媒體投訴稱,其親友花1.58萬元購買自稱是民政局殯葬服務中心的“一條龍”服務,沒有黑紗、花圈,沒有告別廳、棺木,遺體告別儀式只能在寶山區(qū)殯儀館走廊進行。后經核實,這是一家冒充民政局官方機構的“一條龍”殯葬服務公司。(澎湃新聞4月4日)雖有心理鋪墊在先,但對于每年清明時殯葬暴利的新聞“例牌菜”,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想吐槽一句——豈有此理!
在走廊進行的遺體告別儀式尚且需要1.58萬元,稍微上點檔次的“一條龍”基本上就直奔“天價”而去了。怪不得此前每每審視殯葬行業(yè),都會讓人陡生“死不起”的蝕骨之愁。“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喪葬之人欲斷魂”,網友的調侃,可以說是人們對殯葬業(yè)暴利積怨的一種寫照。“一條龍”打包屢禁不止、殯葬服務十倍暴利已成行規(guī)、墓地利潤超地產、以墓養(yǎng)守……被稱為“白色暴利”的殯葬業(yè),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當前殯葬服務“一條龍”大規(guī)模涌現,理應是在2004年殯葬業(yè)部分環(huán)節(jié)向市場放開之后,但是從此起彼伏的“死不起”聲音中即可看出,民營資本的介入,并沒有完全改變以往那種殯葬費用高企的狀況。有業(yè)內人士就指出,目前的民營“一條龍”服務仍需倚靠國有殯儀機構生存,行業(yè)封閉化、行業(yè)家族化、市場有限開放,依然是殯葬業(yè)亂象的來源。于是,一邊是殯葬服務有限開放之后“一條龍”等亂象揮之不去,一邊是基本服務價格標準十幾年不變導致成本轉嫁。由此也就基本可以看出,殯葬業(yè)“怪圈”的癥結在于政府部門時而“缺位”,時而“越位”。
“缺位”指的是公共服務的不到位。生老病死,按理說都應該納入社會保障或政府公共服務之內,但是不管是壽衣、骨灰盒的暴利,還是遺體接運、靈堂布置等“一條龍”服務的昂貴,抑或是墓地的天價、利益鏈的繁雜,都顯示了一點——目前殯葬行業(yè)幾乎難言公益性,甚至走向了利益化,“白色暴利”也就在所難免。可以說,“死不起”的聲音有多高,還殯葬業(yè)以非營利性服務本來屬性的呼聲就有多高,對殯葬改革的期待就有多迫切。
而“越位”則指向殯葬業(yè)的壟斷經營和政企不分。據了解,我國殯葬服務行業(yè)受政府高度監(jiān)管,部分環(huán)節(jié)仍然沒有向民營資本開放,即使開放程度較高的墓地產業(yè)環(huán)節(jié),行業(yè)進入壁壘也比較高,民營資本雖能介入殯儀服務和葬禮服務,但在某種程度上仍然依附在國有的殯儀館周圍,而被寄予厚望的“殯葬電商”,按照有關專家的話講,依然“處在黎明前的黑暗”?!霸轿弧眽艛?,該有的競爭沒有,該放開的價格不放開,高價骨灰盒、天價墓地、暴利白宴之類新聞自然也就層出不窮。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我國65歲以上人數達1.38億。據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7年殯葬業(yè)規(guī)模達993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7.0%。如此規(guī)模巨大的一個市場,怎能延續(xù)目前的“一條龍”亂象?如此龐大的一個消費群體,又怎能屢屢陷入“喪葬之人欲斷魂”的尷尬?終結“白色暴利”,不應該成為每逢清明節(jié)時的應景呼聲,而應成為刻不容緩的改革舉措。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殯葬業(yè) 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