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評論:抑制校園暴力 應強制監(jiān)護人接受教育
抑制校園暴力——
應強制監(jiān)護人接受教育
多則校園暴力視頻引爆網絡,人大代表呼吁完善立法——近年來,校園暴力越來越成為人們必須正視的問題。盡管惡性的暴力事件仍是少數,但記者采訪發(fā)現,一些暴力程度尚淺的校園欺凌事件,不僅普遍存在,還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孩子欺負人怎么辦?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孩子看到同學被欺負怎么辦?在校園中,道理和現實沖突不斷。
【現象】
他就是我們班的“豆豆”
雖然正上三年級的兒子還沒有卷入校園里的肢體沖突,可是孩子放學回家之后描述的情景已經開始讓郭巖擔心了:“他們班有長得比較壯的孩子,有點班里一霸的意思,一推就能把人推倒了;還有合伙欺負別的同學的,問人家‘你服不服?’ ”甚至講起那個“打豆豆”的笑話,兒子會很快地說出一個同班同學的名字:“他就是我們班的‘豆豆’。”
這一切都讓郭巖擔心,盡管在她看來這些現象似乎還達不到被冠以“校園暴力”的程度。
不過,兒子曾經被同校同學索要過零花錢的彭珊就不這么看了。
“我兒子是沒被打過,但是被逼著給別人買過東西;新水筆帶到學校第一天,就被人弄壞了。我覺得這就是校園暴力,比那種動手打架的還惡心人。”現在提起來,彭珊仍然感到憤怒:“但是老師也只能批評一下,還讓我找他們家長說?!薄‰m然對方家長承諾會嚴加管教,甚至還表示“我回去肯定揍他”,但她仍然覺得困擾:“我就趕緊勸他,說千萬別打,我倒不是心疼他們家孩子,是怕他回去把他兒子打急了,回頭又來報復我們家孩子,畢竟還要一塊兒上兩年學呢!” 彭珊也和身邊的朋友討論過解決之道,但總也沒有理想的方法,“聽說有打官司的,但是你鬧大了,學校都不會站在你這邊,孩子只能轉學?!?/p>
【疑問】
把小孩保護得太好,
男孩兒都“娘”?
對于家長們的疑問,學校老師也各有解說。
“我們學校的老師說,男生都是這樣的,一二年級他們要適應學校的環(huán)境和同學,到了三年級,熟了,放開了,身體長得快,叛逆期也到了,就喜歡打打鬧鬧,等再長大點兒就好了?!惫鶐r說。
“我兒子的班主任就直接跟我說,欺負我兒子的就是問題孩子,教不好了,讓我兒子離他遠點兒?!迸砩翰粷M地說,“可是人家找我們??!”
因為兒子在一次肢體沖突中抓傷了同學的額頭,孟先生曾經被老師請去學校,向對方家長道歉,“我覺得也不全怪我兒子,小男孩兒嘛,在一塊玩兒摔摔打打挺正常的,哪個男孩兒小時候沒跟人打過架?我們小時候打架根本不是事兒,你去告老師才是你沒出息!現在就是把小孩保護得太好了,男孩兒都‘娘’?!彼麍猿终J為,在小男孩的世界里,“打架”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不嚴重的話并不需要老師和家長干涉,“他們長大了知道輕重就不打了,但是沒經歷過這些鍛煉,我覺得他人格也不會完整?!?/p>
【建議】
應完善法律,
追究監(jiān)護人的責任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首席家庭教育專家):
在犯罪心理學上有一個挫折攻擊理論,就是說當人受到挫折的時候,可能會用暴力的方式去發(fā)泄。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轉型期,影響孩子出現暴力行為會有很多因素:父母離異、流動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尤其是缺乏父親的關愛、學業(yè)失敗等等;當他們遭受這種挫折的時候,就容易發(fā)生攻擊別人的行為。改善他家庭或者個人內在的問題,才可能減輕暴力行為。這是一個規(guī)律性的、根本的現象分析。
目前來說,要解決校園暴力的問題,我認為首先需要完善我們的法律。前一段時間三個小留學生在美國凌虐同學的案件,讓國人非常震驚,難以相信判那么重。我們的法律也需要做一些改進,讓孩子們知道,這種行為對人的傷害是很嚴重的。
因為孩子的行為處在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中,所以我認為出現了暴力或者霸凌的現象,需要追究監(jiān)護人的責任,包括要求監(jiān)護人去接受專門的教育培訓。家長和家庭的改變,可能緩解他們的暴力行為。
如果不以為然,
孩子會習慣用暴力
孫云曉:這是一個誤區(qū)。男孩子好動、好冒險,攻擊性高于女孩子;他們更沖動,傾向于用力量解決問題。男孩子有這樣的特點,但不等于說可以放任他們的暴力行為。小學四年級是最容易發(fā)生問題的,這個時候,他們的是非界限是模糊的,管不住自己;所以一旦出現問題,應該盡早干預、引導,效果會很明顯。這一時期的干預是價值觀和情商的培養(yǎng),如果不以為然,孩子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
暴力行為有一個發(fā)展過程,如果當孩子出現輕微的暴力或者霸凌行為的時候不干涉,可能就會越來越嚴重,不是隨著年齡自動消失那么簡單。
而打鬧和霸凌的界限,我認為是很清楚的。低齡的孩子是情緒化的,在一塊兒玩兒的時候,如果是沒有惡意的、游戲式的傷害,作為家長就應該包容?,F實生活中,有些家長會不依不饒,甚至進行訴訟,的確能得到一些補償,但是這樣的孩子以后就沒人理了,大家會認為他是個麻煩的孩子;但如果是惡意傷害,就要跟校方協(xié)商妥善解決。
【困擾】
那些“江湖”式的
校園生存智慧
在校園環(huán)境的變化中,郭巖發(fā)現兒子也有了自己的“生存智慧”:兒子告訴她之所以和班里的“小霸王”處得“還行”,是因為“別人都不理他,我就跟他多說幾句話,他借東西的時候我也幫他,他跟我是朋友。” 這一點,既讓她欣慰,也讓她有了另一種憂慮:“我怕他受連累,我就跟他說,大家都覺得他不好的話,你也別跟他走得太近?!?/p>
除此之外,郭巖還教導兒子:“別管閑事,看見有人打架走遠點”,“要在班里有幾個朋友,跟學習好的同學來往”——“這樣他就不是孤立的,就算有人要欺負他,也有人幫他?!薄」鶐r說著,忍不住反思道:“我有時候也覺得總灌輸他‘別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能不太對,但也沒有辦法。別看都是孩子,已經有各種‘江湖’了。”
和郭巖有同樣困惑的是王明月,她的女兒今年也上三年級,小姑娘之間雖然沒有發(fā)生暴力事件,但是拉幫結伙孤立某個同學的事卻不少?!拔抑腊吹览碇v,我應該教她不孤立不歧視任何一個同學,但我真的怕她‘另類’一下,自己會被孤立了,所以還是讓她‘隨大溜’,別欺負別人就行;可是我自己又覺得,這不是正確的價值觀?!蓖趺髟聼o奈地說。
面對霸凌事件,
可以離開,但應報告
孫云曉:怕孩子卷入是非、受到傷害是很正常的,按照國際慣例,未成年人特別是低齡的孩子,遇到暴力或者霸凌事件,第一反應的確應該是保護自己,離開這個現場;不應鼓勵他們卷入其中。但是他們雖然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卻可以有報告的責任。這和告密不同,告密是揭發(fā)別人的隱私,而這種報告是制止傷害。這個時候,老師就有責任為他們保密,找到合理的方式來解決。
如果只是告訴孩子都不要管,表面上是安全了, 但孩子的內心是不會平靜的,對他本身也是個傷害。
批注
更多人選擇了默默忍受
最近,一份來自百度貼吧新生代用戶群體的調查報告顯示,26%的90后、00后受訪者都或多或少遭遇過校園暴力。其中,“物理攻擊”以41.2%的比例占據校園暴力行為中的第一位。面對這種情況,只有11.5%的人選擇告訴老師家長,52.9%的人選擇默默忍受。
主筆:張棻
插圖:宋溪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校園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