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護欄間隙,丈量城市“精細管理”水平
28日,一位女士雙腿跪地、脖子卡在路邊交通防護欄后沒有掙扎跡象的視頻引起網友關注。據(jù)目擊者介紹,女子懷有身孕,事發(fā)時無人陪伴。目前,陜西榆林市米脂縣警方確認孕婦當場死亡,已排除他殺,具體死因需尸檢后進一步確定。(3月30日《新京報》)
現(xiàn)場的圖片經由網絡傳播,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起真實上演的悲劇。然而意外確實發(fā)生了。雖說該名孕婦的具體死因,還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確定。但若現(xiàn)場人員的反饋屬實,稱該孕婦只是因頭暈而扶著欄桿準備休息從而發(fā)生悲劇,那么這樣的事件就不應該完全被視為只是偶發(fā)的意外。而事實上,類似的“護欄殺人”事件也并非第一次出現(xiàn),2010年與2013年,南京、北京就曾發(fā)生過類似的悲劇。作為城市街道上普遍存在的公共設施,屢屢與命案“相連”,就不應該回避公共的追問。
在住建部于2011年8月通過的《住宅設計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了陽臺護欄間距應該在11厘米以內。而其出發(fā)點即是只有在11厘米內,才不會造成成人和兒童由于頭部伸出而引發(fā)的危險。然而,在相關的《公路護欄設置規(guī)范》中似乎并沒有相應的考量。如北京2012年公布的《公路護欄設置規(guī)范》中,即無對應的標準。住宅陽臺的護欄設計與街道護欄當然不可相提并論,但若從安全的角度出發(fā),顯然“有”比“沒有”好,更何況此舉并不會牽涉到額外的“設計成本”,無非是對于“意外”情況的防范是否有足夠的前瞻意識與重視程度。據(jù)說,由于沒有國家標準對街道護欄縫隙進行規(guī)范,所以當前的制作標準多是業(yè)內的約定俗成。那么,當事故發(fā)生后,這樣模糊的“約定俗成”是否更應被精確而規(guī)范的“標準”所替代?
城市發(fā)展要注重品質與細節(jié),實現(xiàn)精細管理,這早非陌生的話語。而看似不起眼的街道護欄的間隙寬度,其實同樣關系到一個城市公共設施的安全度與品質。有人講到德國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時就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般我們常見的窗戶基本都是向外推開的,但德國的窗戶卻都是向內拉開的。原因即是,窗戶向內拉開擦玻璃時很方便。不難想象,當你必須將胳膊甚至大半個身體探出窗外才能擦到外推窗戶的玻璃外側時,當然會增加日常的危險系數(shù)。從這樣的細節(jié)中不難看出,所謂的精細管理,不過是事先把人的安全和便利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程度,把安全風險和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幾率預設到“最大”,從而進行對應的細節(jié)改進。
講到城市公共管理的安全性與人性化,往往顯得過于宏大,但其實所謂的安全感和人性化都體現(xiàn)在細節(jié)當中。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下,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路面的無常坍塌,井蓋的缺失,公共廁所的難尋,但也可能是一個在不經意間“吞噬”生命的護欄。這些細節(jié)或許看似都無足輕重,也往往被忽視,然而一旦“出事”,卻可能帶來無可逆轉的代價。不可否認,當前從城市發(fā)展的硬件上看,我們的城市水平無或許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不少發(fā)達國家,但正如有人指出的,我們卻可能依然是止步于外在的豪華與解決“有無”的問題,而距離“精而細”則仍有相當?shù)木嚯x。護欄上的悲劇顯然又為此提供了新的注腳。
公共場所人性化與精細化的細節(jié),總會在不經意間帶給人以舒適與便利,更重要的是,它總能夠盡量減少極端的惡性事件的發(fā)生,而這恰恰是對人們安全感的最好保障。在某種程度上,護欄間隙寬度不啻為對城市“精細管理”水平的一次丈量,它不應該再次被“熟視無睹”。而悲劇所引發(fā)的“反思”,也應該舉一反三,延伸到對城市精細管理的觸動與行動中去。(朱昌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護欄間隙 護欄殺人 孕婦脖子卡護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