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名字與老婆和車一樣,恕不外借
“房產,法院已經(jīng)判決不是我的,為什么貸款如今要我一起償還?”28日,廣東省中山市中級法院通報了一起為孩子讀書而借名買房引發(fā)的還貸糾紛。王女士出借自己的名字給好友李女士在石岐區(qū)購房,以便遷移小孩的戶口到城區(qū)上學。但雙方鬧翻后,李女士斷供,如今房子被認定屬李女士,但因貸款購房的合同是王女士夫婦所簽,他們不得不為此承擔責任。(3月29日《中山日報》)
這些年,因為限購政策、孩子上學等方面的原因,“借名字”的事情并不少見。不過,從頻見報端的報道來看,類似的事情,許多并沒有皆大歡喜的“善果”,當事雙方一旦因為無法預料的原因鬧翻,最終雙方都會“很受傷”。因為“借名字”這樣的事情,多半發(fā)生在親人朋友之間,或是基于對熟人社會的信任,或是拉不下面子,雙方往往不會留下什么紙質的證明文件,最終這背后的是非黑白,便很難扯清楚,因此不少人稱“借名字”為危險的“親情游戲”。
如今在中山發(fā)生的這起事件,再次為“借名字有風險,借時需謹慎”提供了現(xiàn)實的注腳。對于此事背后的是是非非,法律自有公判,該誰承擔的責任就該誰來承擔,這是誰都無法逃脫的。但無論結果如何,對當事人王女士與李女士而言,都是一種傷害。曾經(jīng),二人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如今,二人因為此事,或許會形同陌路。但若時光可以倒流,二人之間沒有發(fā)生“借名字”這樣的劇情,二人如今的關系,或許會截然不同。
發(fā)生類似的不愉快的事情,對個體而言,又有怎樣的參照意義呢?對此,不少法律專家便建議:即便是最好的朋友與最親的親人,“借名字”時也應簽下書面協(xié)議保留證據(jù),以免不必要的糾紛。這樣的說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可操作性并不強。一些人哪怕內心糾結,為何仍要將自己的名字借給親人朋友呢?就在于拉不下面子,那關于“簽書面協(xié)議”的建議,又有幾個人能拉下面子來操作呢?這是必須正視的現(xiàn)實問題。
俗話說得好,“車與老婆,恕不外借”。如今在這兩項當中,還應加上一個“名字”。老婆為何不外借?答案不言而喻。而車為何不外借呢?就在于出借車的風險系數(shù)很高,甚至高到很多人不能承受,車剮蹭或是傷筋動骨什么的,對車主而言,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財物,還有親情與友情。而出借“名字”,從之前的經(jīng)驗來看,同樣有這樣的風險,甚至風險系數(shù)更高,這一次中山的這起事件,又為此增添了新的注腳。
既然出借名字與出借車一樣,有著極大的風險,甚至可能讓人失去一份親情與友情,而不借最多就是傷面子得事情,那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現(xiàn)實語境下,公眾就應該有理性的選擇與共識?!懊峙c老婆和車一樣,恕不外借”,這或許應該成為新的社會共識,這般做法,不是冷漠也不是沒有人情味,而是一種經(jīng)濟理性的選擇。(龍敏飛)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借名字” 還貸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