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最好炒貨”被罰20萬,合理嗎
近日,杭州西湖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將《繳納罰(沒)款通知書》送到“最好炒貨”的方林富店里,上面確認“罰款人民幣20萬元,如逾期繳納,每天加處罰款額3%(6000元)的罰款?!?/p>
就違法的主觀性來講,方林富炒貨店應該不具有故意使用“最”字宣傳的故意。如此一個不算大的炒貨店,20萬是不小的數(shù)字,若當?shù)仄辗ㄐ麄鞯轿?,像方林富這樣在當?shù)匦∮忻麣獾某簇浀?,應該被宣傳教育到?/p>
再說,“最好炒貨”只是在有限的外包裝袋上印制,并不是通過媒體、網(wǎng)絡等大肆宣傳,實質(zhì)上并沒有多少廣告惡意炒作、形成多少實質(zhì)傷害以及違法違規(guī)收入等,且是初犯也是首次被查。而按照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違法非惡意且輕微首次不罰,以教育為主。
而新《廣告法》雖規(guī)定了不得使用“最”等極限用詞做廣告,罰則中也明確了“廣告經(jīng)營者、廣告發(fā)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代理、發(fā)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廣告費用,并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者明顯偏低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但“最好炒貨”的廣告費無法統(tǒng)計嗎?它只不過是一些包裝印刷和店堂招牌而已,按此折算三倍到五倍,恐怕遠沒有20萬。
顯然,這樣處罰的公平性和嚴謹性值得商榷。一者,何為明知和應知不易界定;二者,廣告費用是否無法計算存在爭議;三者,不分經(jīng)營規(guī)模大小一律按20萬至100萬罰款,涉嫌不公。
□余明輝(職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最好炒貨”方林富被罰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