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感染機制揭開
英國利茲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首次觀察到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如何附著于細胞并傳播病毒感染。這項發(fā)表在《應用化學》雜志上的最新成果有望為治療這些疾病提供新的方法:阻斷病毒與細胞之間的互動,而不是消滅病原體。
據(jù)利茲大學官網(wǎng)報道,研究論文主要作者、阿斯特伯里結構分子生物學中心的袁國(音譯)博士說,到目前為止,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是如何附著于細胞的,對化學家們來說還是一個“黑匣子”,雖然科學家知道病毒在和健康細胞互動,但它們通過何種方式綁定在一起仍然是個謎。
為此,研究人員用被稱為“量子點”的納米級晶體(大小約百萬分之一毫米),模仿病毒的形狀,作為病毒的“替身”進行實驗。量子點是熒光晶體,其發(fā)出的光的顏色取決于晶體的大小,這種屬性讓量子點被應用于新一代電視機制造,或者作為先進熒光探針用于生物分子和細胞成像。
為了讓量子點能夠綁定細胞,必須先為它們裹上“糖衣”。論文共同作者、阿斯特伯里結構分子生物學中心的布魯斯·特恩布爾博士說,人體所有的細胞都穿著“糖衣”,它們通過綁定這些糖分的蛋白質與其他細胞相互作用;病毒也通過蛋白質和糖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附著到健康細胞的表面,他們希望弄清楚是什么因素控制著這個綁定過程。
研究結果顯示,兩種與細胞表面糖分相互作用的蛋白質——DC-SIGN和DC-SIGNR,通過不同的方式與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表面糖分綁定,導致病毒傳播,而在此前,這兩種蛋白質像擁有不同個性的雙胞胎一樣,幾乎難以區(qū)分。這項研究將有助于最終開發(fā)出一系列旨在針對特定病毒綁定的抑制劑。(記者陳丹)
編輯:趙彥
關鍵詞:艾滋病 埃博拉病毒感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