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農村新春"豪賭"背后的文化缺失
一年打工存不了兩萬元,沒想到過年幾場牌就輸掉一大半——春節(jié)期間,安徽省的一些農村青年向記者反映,過年親朋好友聚會都會擺上牌局,有人甚至將一年的辛苦錢輸了個精光。(2月14日《新華網》)
豪賭的原因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在沒有其他消遣方式作為替代的情況下,賭博就可能成為一些人過節(jié)的方式。二是功利社會之下的攀比之風,要面子思想已然泛濫成災,從人情往來到賭場氣質,從而讓賭博如同不斷膨脹的氣球一樣,隨著最后的破敗而慘淡收場。很多人辛苦了一年,卻在數天內將血汗錢輸得精光,這個節(jié)日過得如何,就不難想像。
為什么會產生賭博現象?其實還是價值迷失下的風氣趨惡。賭博似乎已然成為一種社會毒瘤,久而久之日變得越來越嚴重。2014年1月13號在貴州的凱里的一個村里發(fā)生了一起重大的爆炸案,傷亡非常慘重,15人死亡,8人受傷。爆炸地發(fā)生的地方是村里的一個賭博點。在這些被抓獲參賭人員中,不但有男有女,而且各年齡層的都有,其中最小的只有十九歲。
雖然參與賭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性的特點是,生活上比較空虛??梢哉f,越窮的地方這種現象越普遍,山區(qū)重于平原,農村甚于城市。之所以如此,就在于雖然物質不斷豐富,然而文化需求卻無法得到滿足。尤其是在農村,文化娛樂設施和項目少之又少,與農村的空心化相比,則是基層文化供給與滿足的空心化。那些手頭越來越富裕的農民,在滿足了口腹之欲后,不斷升級的精神文化生活卻無人問津,即便是一些政策性的項目實施,也未能做到精細化和細分化,給予他們的供給側相當弱化,從而導致他們有深度的被遺棄感。
在正當性需求無法滿足,而高大上的渠道又無以暢通的情況下,黃賭毒現象就必然會占領高地,成為主流并腐蝕人的精神追求,異化人的行為方式。為什么這些回鄉(xiāng)的青年會陷入賭局,一句話“無事而生賭”。因為沒有其他的方式和載體,滿足他們休閑的需求,打發(fā)他們空虛的時間,那么走上賭桌就幾乎難以避免。雖然有廣場舞之類的群眾活動,不過小眾化和特定化很難起到普及的作用,也無以滿足其他群體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針對節(jié)慶時間,返鄉(xiāng)農民工人數較多,有著強烈的文化需求的現狀,有針對性的落實一些舉措,才能起到預防新春“豪賭”現象的產生。
其實,近年來,春節(jié)成春劫的眾多因素中,賭風日盛無疑是文化變異的注腳。除了吃就是喝,除了喝就是賭,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文化在方式的變異下,已然變得面目全非。究其原因,就在于過節(jié)的方式與時俱進中,沒有做到去粗取精,更沒有以文化的大繁榮大發(fā)展,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賭風的四起,豪賭的產生,本質上還是在三個建設中,精神文明建設出現了短腿,人的精神變得空虛而無寄托,從而給了賭博最好的生存空間。因而,若不能從文化層面去審視,那么農村新春“豪賭”的個體之痛和社會之憂,就始終難以得到解決。(堂吉偉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農村新春“豪賭” 農村賭博 文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