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獐子島“冷水團事件”再起波瀾 2000島民舉報其造假
原標題:2000島民舉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造假 證監(jiān)會核查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獐子島,原本是大連的一個地名,它真正名聲大噪是因為一家同樣叫做獐子島的企業(yè)。這就要說到前年的“冷水團事件”。2014年10月,獐子島集團突然宣布停牌。半個月后,該公司披露:2011年底和2012年底所播的約百萬畝海域的蝦夷扇貝,因受冷水團異動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蝦夷扇貝近乎絕收。獐子島集團巨額虧損數億元,投資者損失慘重。當時,經過監(jiān)管部門歷時近一個月的核查,“獐子島事件”的調查結果出爐,核查的結果是獐子島在這次投資中并不存在虛假行為。
然而,近日一則《2000人實名舉報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系“彌天大謊”》的新聞引發(fā)了關注。文章稱,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居民提供了一份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稱所謂“冷水團造成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并不屬實,涉嫌造假。
此次聯(lián)名舉報的獐子島居民,均為享有獐子島股份收益權的持股人,由獐子島投資中心發(fā)放股份分紅及生活保障補貼那么,為何調查結果已經出爐的一年多,獐子島居民又要出面舉報?獐子島集團又是如何回應的?
近日,包括獐子島王先生在內的2000多人,聯(lián)名舉報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獐子島公司)“冷水團事件”造假。舉報材料稱2014年的“冷水團造成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不屬實,造成絕收的并非冷水團這一自然災害,首先是“提前捕采”。王先生透露,公司把參加該區(qū)域作業(yè)船只的航海日志都收走了,但是少數船長留了幾本當年的航海日志,可以證明以上說法。
王先生介紹稱,2011、2012年投苗的區(qū)域,實際上根本沒有投放苗種,以前投苗的沒長成熟的扇貝也被提前采捕,有航海日志和參與捕撈的船員可以作證。他們現(xiàn)在沒有產品可以捕撈,企業(yè)內部資金鏈和產品鏈都斷了,漏洞暴露出來,只能找一個借口掩蓋內部事實,就制造了這個“冷水團”。
獐子島公司副總裁孫福君昨晚接受中國之聲專訪時表示,經過自查,獐子島2014年按計劃進行了采捕,未組織“提前采捕”。
孫福君表示,他們已經對對公司情況進行了自查,公司是按照年初制定的采捕計劃進行采捕的,不存在一些媒體文章中提到的提前采捕的行為。并且緊急核查了公司相關采捕船只在2013年底到2014年的航海日志,沒有發(fā)現(xiàn)有船只超出計劃在相關采捕區(qū)域進行采捕的情況,公司在公告里進行了詳細披露。
在舉報人看來,航海日志是能夠證明是否提前采捕的關鍵證據,孫福君回應,公司的確收走了航海日志,不過是出于強化公司規(guī)范管理的原因。
孫福君介紹稱,2014年底,為強化管理,公司完善制度體系,加強制度執(zhí)行,其中就包括加強對船舶安全操作的規(guī)范化管理,對航海日志收回統(tǒng)一歸檔。一方面是為了加強管理,另一方面也符合行業(yè)慣例。
舉報人認為,當年造成絕收的另一原因是“播苗造假”。王先生告訴記者,周邊其他養(yǎng)殖企業(yè)都在豐收,公司卻說遭遇了冷水團。從事捕撈、投苗的員工都清楚,這幾年投苗都在造假。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投多少才能產多少,當初根本沒投多少苗,根本就收獲不到那么多扇貝。
對此,孫福君表示,公司經過對包括購苗合同以及播撒記錄單的核查,并沒有發(fā)現(xiàn)其中有造假舞弊行為。公司看了采捕苗種時的購買合同、驗收記錄單以及播撒苗種時候的底播記錄單等,并且也核查了公司支付供應商苗種款,包括銀行流水在內的一些外部證明性資料。總體來說,公司在苗種采購和底播中,沒有虛假情況存在。當時的中介機構也發(fā)表了核查意見。
此外,還有專家質疑,當年“絕收事件”發(fā)生后,公司將原因歸結為冷水團,缺少權威資質的災害認定。對此,孫福君并沒有給出正面回應,而是表示當年蝦夷扇貝收獲受損的原因很多,公司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考察。
孫福君介紹稱,當年有一個詳細的報告,對整個情況,包括生產作業(yè)、海域變化、餌料和水深水溫等情況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是綜合因素影響的。另外,如果沒有冷水團,整個區(qū)域的海洋情況還會有一個大變化,就是說不是簡單的冷水團現(xiàn)象,而是四個因素,公告里也有一個詳細的表述。
2014年12月,獐子島上演股市“黑天鵝”,讓投資者虧損累累。近日,備受關注的獐子島“扇貝跑了”事件再掀波瀾,舉報人和獐子島公司雙方都有話說。目前,證監(jiān)會已啟動核查程序,對媒體報道獐子島絕收事件進行核查。
公開資料顯示,獐子島集團的前身,是當地的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此后經過多次改制、變更。2000年獐子島鎮(zhèn)政府成立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fā)展中心,占股超70%。2001年,存續(xù)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島民們表示,他們以集體的名義將海域給了獐子島公司換取所謂的“股份受益權”。包括王先生在內的2000名舉報人,正是獐子島公司的股權受益人。為何“冷水團事件”過去了1年多,他們突然要舉報自己的公司呢?
王先生解釋,他們選擇舉報,是因為自己的經濟利益受到了侵害。他們希望以揭露獐子島的所謂“造假行為”來揭示該公司的經營困境。
王先生表示,作為受益人,權益并沒有落實到位。擁有的股權也只是名義上的。分紅最早發(fā)幾百塊,后來發(fā)2000塊。公司說虧損,發(fā)1000多,再后來就干脆沒有了。
盡管獐子島就收到聯(lián)名舉報事件再三辟謠,仍有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公司以自查的形式得出的報告和結論,其可靠性有待商榷。獐子島公司副總裁孫福君說,作為上市公司,他們將對所披露的信息負法律責任,經得起相關政府部門和有權機構的監(jiān)督。
孫福君透露,近日媒體報道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司的股價帶來一些影響,舉報人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公司以及投資者的利益產生了影響,公司也將保留追究相關責任方的合法權利。
另一方面,舉報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有足夠證據”,并且要求獐子島集團拿出更多證據并做進一步解釋。
舉報人稱,他可以提供完整的20本航海日志;解釋當年周邊海域豐收之謎;拿出有資質的權威的“災害認證”,并表示對以上聲明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言人鄧舸昨天在例行發(fā)布會上表示,證監(jiān)會已啟動核查程序,對媒體報道獐子島絕收事件進行核查。
鄧舸標示,媒體報道后,深交所立即發(fā)出問詢函要求公司做出書面說明并對外披露。證監(jiān)會會立即啟動核查程序,對此次媒體報道的相關情況展開核查。一旦發(fā)現(xiàn)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行為,將依法予以查處。同時,提醒各種傳播媒介傳播證券市場信息必須真實客觀,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機構和個人利用傳播媒介實施內幕交易、證券欺詐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將依法予以查處。(記者王逸群賈鐵生 張四清)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獐子島 冷水團 造假 證監(jiān)會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