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我國想要戰(zhàn)勝霧霾,全民認知是第一步!
2015年進入秋冬季以來,北京已經遭遇數輪霧霾天氣的困擾,其中包括2次紅色預警。盡管霧霾天天提,然而我們真的了解霧霾嗎?我國PM2.5標準與國際標準還差多少?外國治理霧霾主要靠什么?
1、PM 2.5,雖然天天掛在嘴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
大氣雖然看著透明,但是實際上充滿了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從尺寸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個“梯隊”,一個是直徑在0.1-1.0微米的物質顆粒,另一個是直徑在5.0微米以上的物質顆粒。因為很少有顆粒物直徑大小在2.5微米附近,因此以2.5微米為臨界。空氣中任何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的集合體,統稱PM2.5,而直徑大于2.5微米的顆粒中,主要以10微米的顆粒為主,稱為PM10。PM10和PM2.5都是各國嚴防死守的大氣污染物。室外大氣中,絕大多數的PM2.5的粒子直徑是0.1-1.0微米。
2、我國PM 2.5標準與國際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
我國PM2.5標準為75微克/立方米,美國為12微克/立方米(年平均值),相比之下比美國國家標準放寬了6倍。而且我國選用的測量方法為微振蕩天平法,和美國常用的beta射線衍射法相比也會測量偏低20%。綜合來看,標準會相差8倍。歐盟、日本和美國的標準相差無幾,測量方法也類似。而且美國還要修改其空氣質量標準,因為美國醫(yī)學界和科學界的大量研究顯示,PM2.5到了10微克/立方米仍舊對人體有比較明確的長期傷害。現在普遍看來,PM2.5對心血管和癌癥方面的影響最大。根據美國EPA的研究顯示,PM2.5每上升10微克/立方米,相對死亡風險會增加2%;而針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風險會增加4%。但是,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空氣污染對不同人群造成的問題及嚴重程度也不同。
3、“恐霾患者”和“認知不足”人群該怎么辦
目前,“恐霾癥患者”有,但明顯認知不足人群卻更為普遍。當PM2.5低于150微克/立方米時,視覺上可視距離增加,然而這時霧霾的危害還是非常大的。究竟該怎么辦?
(1)洗鼻。洗鼻是抗霾第一步,對生活在空氣顆粒物污染地區(qū)的人群來說還是有相當必要的。洗鼻時要注意:水溫一定要和身體溫度適宜(38攝氏度左右);使用無碘鹽+純凈水;張口正常呼吸。
(2)口罩選擇P95標準,坐地鐵公交也不要摘下。口罩的選擇難度其實不大,因為中國的國家標準和美國CDC制定的標準基本沒有差異;只要選擇對應標準的口罩即可。經過SciX的研究,強烈推薦美國P95標準、中國KP95標準的口罩,作為PM2.5超標時的選擇。目前更為普遍使用的是N95和KN95標準,也可作為第二選擇。此外,SciX曾經詳細反復檢測PM2.5超標天氣時的公共環(huán)境狀況,強烈建議,坐地鐵或公交時不要摘下口罩。
(3)空氣凈化器的選擇標準。空氣凈化器價格高低和實際去除PM2.5效率之間不構成直接關聯。選擇凈化機,要注意以下幾點:CADR潔凈空氣量要盡量大;HEPA的吸附量要有據可查,有更換標準;堅決選擇沒有任何二次污染的凈化機,長時間使用就不會有危害;否則,可能造成的危害要大于去除的危害。在北京的環(huán)境來看,每年達標天數有限,空氣凈化機應該24小時開機365天連續(xù)使用。
(4)PM2.5超標時,關閉門窗不會有效降低PM2.5。首先PM2.5在空氣中總懸浮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次,對于通風環(huán)境不太好的房間,換氣量不足時還會導致室內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超標。二氧化碳也有著嚴格的國家和國際標準。總之,保持房屋有著足夠的換氣率和定時開窗是必要的。在這種情況下,是考驗適合中國環(huán)境空氣凈化機的關鍵所在。
4、北京地區(qū)的空氣污染,并非這幾年急劇下降
北京地區(qū)空氣污染問題之前也很嚴重,2009-2010年的年平均值高于2013和2014年,2012年最低。之前沒有引發(fā)關注,是因為公眾對PM2.5還不所知,政府也沒有大面積設置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2013年之前,只有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為了美國國會在華工作人員爭取艱苦地區(qū)工作福利而設置的PM2.5檢測裝置,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連續(xù)監(jiān)測這極大城市的PM2.5?,F在能查到的最早的全年監(jiān)控數據是2005年,來自清華大學的團隊發(fā)在Total Environment科學刊物上的,當時的年平均值和現在相差無幾。
5、外國治理霧霾主要靠立法
在SciX的調查下,國外治理霧霾主要靠立法。比如,美國PM2.5最初是沒有立法的,美國肺學會把EPA告上法庭,政府才被動立法。幾年后,又被肺學會告,要求提高標準,EPA這次拒絕了。所以,官司鬧大了之后敗訴,聯邦法才有PM日均平均值不得超標的法條。
6、我們能戰(zhàn)勝霧霾,全民認知是第一步
空氣污染并非中國獨有,歷史上的倫敦煙霧事件也曾造成好幾千人死亡,而現在那邊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們也能戰(zhàn)勝霧霾,只是時間問題。全民認知是第一步,目前更方學者和公益組織正在努力提高全民的認知。組織國家力量控制霧霾是最重要的借鑒經驗,這一點我國正在一步步學習和探索。
編輯:趙彥
關鍵詞:霧霾 PM2.5 紅色預警 全民認知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