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名人“被致辭”呼吁網絡治偽
連日來,屠呦呦摘得諾獎的消息熱度不減。85歲高齡的她默默無聞奮斗數(shù)十載,如今一夜間家喻戶曉,隨之而來的各種“屠式語錄”也熱炒開來。除了她在領獎時的主題演講外,還有兩篇致辭流傳甚廣,一則是滿滿的心靈雞湯體,一則是磅礴的名人語錄版,最后二者均被證實系偽造,輿論嘩然。
眼觀當下,“被致辭”現(xiàn)象并不鮮見,朋友圈里戴著名人帽子的假段子早已滿天飛。不論是“憤青派”的陳丹青,“溫婉派”的張愛玲,還是走“勵志路線”的馬云,當“全面選手”的白巖松,都是出鏡率頗高的紅人。而細看這些杜撰出來的語錄、短文,手法也無外乎幾類。要么張冠李戴,多位名人常常說的是“同一句話”;要么七拼八湊,這斂一段那抄幾句便能“煲”出一篇;還有就是生編亂造,完全是拉虎皮唱大戲。種種“警世恒言”,乍一看頗有幾分營養(yǎng),但看得多了,難免審美疲勞。
“代名人立言”頻頻出現(xiàn),原因固然復雜,但商業(yè)利益驅使恐怕是根本一條?;ヂ?lián)網時代,流量為王、注意力就是生產力,通過流量變現(xiàn)賺錢也成了很多網絡推手和營銷賬號的生意經。君不見,這邊廂讀者被一篇篇雞湯美文感動得稀里嘩啦,那邊廂營銷商就將真金白銀卷入囊中。
此外,假托名人發(fā)聲很多時候還有擔心人微言輕的不自信因素。海量信息時代,有關注才有“出路”,一些人甘于隱姓埋名,以己之文長他人之名,也實在是蠻拼的。其實,“代圣人立言”古已有之。西漢慶虬寫《清思賦》,當時無人問津,后托名司馬相如“遂大重于世”??梢姡笆蓝嘤菰G之見,自古如此”,也讓“被致辭”多了些無奈的味道。
其實,屠呦呦獲獎傳遞的正是勤勤勉勉、苦心鉆研,耐得住寂寞、不迷信權威的精神,而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從她身上汲取的“營養(yǎng)”。傳播是雙向的,流行也是雙向的?!皞沃罗o”泛濫也折射出當前社會的某種浮躁之氣。海量信息撲面而來,很多人已習慣于淺閱讀、“吃快餐”,更愿意去聽個故事或者學個竅門。而且,最好看完以后馬上起效,立刻就對人生開悟。各種偽造的“名人語錄”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弱點,往往一句話概括一個人生哲理,一個故事概括整個人生,或者打著“大師”幌子傳授所謂成功秘訣。殊不知,過度相信人生經驗和名人經歷而忽略了系統(tǒng)的學習、歸納、邏輯思考,也終究粘貼不出自己的成功。
編輯:陳佳
關鍵詞:屠呦呦 名人“被致辭” 呼吁網絡治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