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民族運動會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活”更“火”
新華社鄂爾多斯8月11日電 題:民族運動會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活”更“火”
新華社記者張澤偉 鄭直
正在鄂爾多斯舉行的第十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不僅是各民族競技傳統(tǒng)體育的舞臺,也是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的平臺。民族運動會的大舞臺,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活”更“火”。
來自湖北利川市的劉守紅,是湖北省最年輕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日,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在民族運動會上表演了《肉連響》,粗獷、豪放、瀟灑、活潑的表演感染了現場觀眾。
“肉連響”是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以獨特的肢體表演為主要形式的少數民族地方舞蹈品種,舞蹈主要以手掌擊額、肩、臉、臂、肘、腰、腿等部位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響聲而得名。“肉連響”在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跟“肉連響”一樣,這次民族運動會上的很多傳統(tǒng)體育項目,同時也是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守紅說,民族運動會給了非遺項目很好的舞臺,相比傳統(tǒng)的“博物館式”的靜態(tài)傳承,在民族運動會上現場表演,是一種更好的活態(tài)傳承。
“同時,民族運動會上的表演者和觀眾,大多是大學生、年輕人,吸引他們對非遺的關注,也是一種對非遺的傳承和推廣方式,”劉守紅說。
今年是“肉連響”第五次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的表演,“作為參與者,我深切地感受到‘肉連響’一屆比一屆精彩,一屆比一屆受歡迎,”劉守紅說。
劉守紅8歲起跟隨恩施民間藝術大師吳修富學習“肉連響”,跟自己的師傅相比,28歲的劉守紅傳承“肉連響”的方式更加新穎、多元。微博、微信自然不可少,他還把“肉連響”拍成微電影去推廣。
為吸引年輕人,他還從音樂、服裝、舞蹈等方面給傳統(tǒng)“肉連響”增加了一些流行元素。“甚至,不同的展示平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現它。”劉守紅說,這次在民族運動會上的表演,演員臉上畫的油彩而不是糊的稀泥,就是為了便于舞臺表演。
除了積極帶隊參加全國性的表演,劉守紅還在家鄉(xiāng)持續(xù)不斷地做基礎性的推廣工作。2006年,他創(chuàng)辦了利川市肉連響民族文化傳藝館,開辦培訓班,先期培訓了約300名骨干,再讓這些骨干去教授更多的學生。在劉守紅等人的努力下,如今,恩施州的大中小學都開設了與“肉連響”相關的課程。“肉連響”還被納入了恩施全民健身推廣舞。
“作為傳承人,一定要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劉守紅說。(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民族運動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