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三伏天”應對“苦夏”有生存錦囊
“三伏天”可謂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并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了,民間百姓所說的“苦夏”也就在此時。長久以來,人們都在嘗試著在三伏天降溫防暑、跟著節(jié)氣養(yǎng)生治病,但在三伏天我們究竟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三伏天的吃,有三種方式
三伏天,暑邪耗氣傷津,于是有很多人認為三伏天應該進補。其實這種觀念未必正確,因為三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在這種環(huán)境中,人會相對晚睡早起、休息時間減少,同時又愛喝清涼飲料,食欲相對不佳,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此時如若刻意進補,往往難以消化,還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暢等,而且老百姓常用的進補方式多屬性溫熱,夏季進補也常會引起上火。
所以三伏天的飲食,我更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在飲食方面更建議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1. 補水養(yǎng)生
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fā)之時,尤其在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會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yǎng)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于是很多人會問什么情況下才需要喝水?我的建議是自我感覺口渴當然需要喝水,另外再給大家一個更重要的指標:注意自己的尿色,正常尿色應該是清亮的,而且沒有明顯的氣味。如果尿色加深且氣味加重,不管你是否覺得口渴,都應該補水了。
2. 健脾化濕
夏季本身多暑濕,又加上人們多喜冷飲,往往導致濕氣侵入人體,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失司,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欲不振等。所以在這個時節(jié)的飲食應該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同時適當多吃些健脾化濕的食物,比如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術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但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不能每天當水喝,因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3. 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飲食中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比如可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同時,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蜂蜜、蓮藕、木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選擇“去火”的飲食不可一味苦寒貪涼,以免損傷脾胃。
“冬病夏治”,并不適合所有人
俗話說“冬養(yǎng)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貼,其實還有三伏天扎針灸、隔姜灸、艾灸等。
現在各地都在開展三伏貼工作,但我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三伏貼。
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y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fā)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以辛溫祛寒的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上進行治療,可以減輕冬季虛寒性疾病發(fā)作的癥狀。
藥物的主要組成是白芥子、細辛、甘遂等,可以起到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的作用。
“冬病夏治”是中醫(y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因為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浮越,因此這個時候對陽虛體質的人用上這些助陽藥,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扶陽祛寒、扶助正氣、祛除冬病的作用,并且可以為秋冬儲存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所以“冬病夏治”屬于中醫(yī)緩則治其本的治病原則。
三伏貼的適應人群應該是經中醫(yī)辨癥屬于虛寒癥的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復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三伏貼,過敏體質、內火較重、陽盛體質、痰瘀化熱或者對貼敷藥物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貼只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方法,正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貼敷期間不要盲目減藥、停藥。
三伏天,運動不妨“低調”些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yǎng)生修煉的經驗總結。但夏練三伏的前提是要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者長時間生存于適宜溫度環(huán)境的人和孩子,因其適應不同環(huán)境和溫度的能力較差,所以三伏天的鍛煉還是要因人而異,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不適,比如游泳、打太極拳或到避暑勝地旅游等。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當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時,尤其是老年人還是要減少運動量,對于普通人鍛煉時間應該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并且保持充足的飲水。
三伏天,調理“空調病”隨手拈
近期我的門診中有很多人尤其是小兒突發(fā)感冒,或者伴隨咳嗽不停,或者伴隨發(fā)燒不退等癥狀,究其原因多半是因為夏季空調導致。
因為三伏天本身體內就容易積熱,再加上空調的冷氣外襲,于是這種“寒包火”的格局就很容易形成。這個時候用藥單純的清熱解毒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西醫(yī)一味地抗生素治療有些時候反倒是雪上加霜。
對于三伏天的這種“空調病”,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表里同治,既要外散風寒又要清解內熱。
當然,大家可以去找自己信任的醫(yī)生幫助調理,但在此我推薦給大家完全不用出門自己在家就可以實施的治療方案,對于三伏天“空調病”的初期癥狀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 以小兒為例,用紫蘇葉 10g、梔子8g,加300ml水煎煮,煮沸后改為小火3-5分鐘即可。將藥液倒入小兒水瓶中,不拘時不拘量,一天內喝完即可,水涼的時候可以用熱水溫一溫。紫蘇葉和梔子這兩味藥各中藥店都會有賣,這個小方子的價格不會超過2元錢。
2. 如果以上兩味藥材您不方便購買,沒關系!我再推薦給您第二種方法。我們可以去廚房找材料,香菜4-5根、白蘿卜4-5片,加300ml水煎煮,煮沸后改為小火3-5分鐘即可。將藥液倒入小兒水瓶中,不拘時不拘量,一天內喝完即可,水涼的時候可以用熱水溫一溫。
以上兩種方法均可表里同治,即可外散風寒又可清解內熱,對于小兒“空調病”的初期癥狀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大家不妨一試。
同時也提醒大家,夏季空調溫度不應該過低,以25攝氏度以上為宜。
最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也說了“夏三月,……無厭于日,……使氣得泄”,也就是在提醒我們,夏天就是出汗的季節(jié),夏天不能一味地躲避陽光,要做到“無厭于日”,要“使氣得泄”,而如果長期處于空調低溫的環(huán)境當中,豈不是違背了夏季的養(yǎng)生之道!
文/祁營洲大夫(北京正安中醫(yī))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三伏天應對苦夏的方法 冬病夏治 調理空調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