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海爾做微商的挑戰(zhàn)
事件:
繼布局農村三四線市場、海外跨境電商之后,“將來未必是家電企業(yè)”的海爾又瞄上了微商。近日,海爾官方宣布,7月,海爾決定將產品的線上售賣渠道權開放給遍布全球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為此,海爾將招募3萬名創(chuàng)客,到海爾的微店平臺創(chuàng)業(yè),成為這家全球最大白色家電企業(yè)的渠道合作伙伴,海爾將提供一鍵開店的便利、海爾微店的認證資格、比線下更有競爭力的海爾產品價格;每筆銷售成本,至少按2%的比例提取引流費。而海爾也因此可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微商集團”。
海爾方面表示:現在3萬個微店是起點目標,我們會逐步完善渠道和平臺,讓更多創(chuàng)業(yè)者能夠無障礙進入。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微店進行社會化傳播,實現全社會用戶圈的覆蓋。如果用戶需要,海爾歡迎其他品牌的產品入駐微店系統。而產品品類是否增加,則會按照階段性數據做出決策。點評:
海爾這家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yè)不乏創(chuàng)新的基因。
19年前,在區(qū)域大賣場占據主流渠道的背景下,海爾開始執(zhí)行“專賣店戰(zhàn)略”,擺脫外部渠道對銷售體系的控制。2004年,專賣店銷售過百億元。2007年,海爾借助家電下鄉(xiāng)的機會完成縣級和鎮(zhèn)級網絡布局,2008年開始以服務營銷切入城市市場發(fā)展社區(qū)專賣店。到今天,海爾擁有各級專賣店32000家。
事實上,大企業(yè)開微店已不能算新生事物。2015年以來,家電業(yè)興起“微商”熱潮。蘇寧、國美在年初就宣布將發(fā)動員工開設微店,搶占移動電商先機。其中,蘇寧易購稱已有2萬員工開設微店,并進行內測,未來逐步向社會開放;國美也稱有1萬名員工參與國美在線的微店內測,2015年將有10萬名員工開微店。而在此之前,海爾就號召員工去吸引自己的熟人來買產品,現在只不過是將這種模式搬到了線上。
不過,海爾做微商目前還不能看出效果如何,更不能就此認為是海爾的又一次“轉型”或“變革”。微商的優(yōu)勢是比傳統電商更能積累沉淀用戶,但在用戶管理系統、售后體系這些后臺的管理還不太成熟。從目前來看,微店只能說是海爾對移動電商+社交網絡的一種新嘗試。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微店很難形成獨立的渠道,因此還談不上對原有渠道的沖擊。微店更多起促銷作用,與線下渠道、線上電商平臺形成互動關系,其促進銷售、協助引流的作用更多一些。如果與其他渠道聯動,會更有價值。
此外,海爾做微商還將面對著一些現實難題:比如比線下更低的產品價格,會否對線下的海爾產品價格體系構成沖擊?如何平衡微商渠道與海爾原來的渠道商(包括國美、蘇寧等大連鎖店)之間的利益關系?建立微店有效的運營體系和模式?
顯然,這些課題還需海爾進一步地探索,海爾渠道的互聯網化也需要時間來培育。
編輯:羅韋
關鍵詞:海爾 微店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