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樓市走向影響股市資金面
下半年以來股市走牛,不能忽視房地產市場在其中的影響。其基本邏輯是,房地產市場大周期下行,一方面通過土地市場下行和房地產稅收減少,倒逼地方政府不得不緊縮債務擴張;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下行弱化了對行業(yè)上下游的需求,倒逼制造業(yè)“去產能”。地方債務緊縮疊加制造業(yè)“去產能”,對長期旺盛的“非標”需求來說是釜底抽薪,從而促成了無風險收益率下行,全社會風險偏好回升,大類資產配置開始從房地產投資、理財信托投資向股票投資轉變。
正因為具有“源頭性”的沖擊效應,房地產下滑被認為是今年以來經濟持續(xù)走弱的重要原因。有分析認為,樓市疲軟將造成2014年GDP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為了確保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不出現(xiàn)大面積失業(yè),今年以來,央行一方面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創(chuàng)新、“定向寬松”來確保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降低房貸杠桿和成本、降息等手段來驅動樓市“去庫存”、“促消費”,這就為股市創(chuàng)造了持續(xù)寬松的流動性環(huán)境。
股市呈現(xiàn)慢牛行情是各方樂見的,這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然而,杠桿操作資金占比卻隨著股指持續(xù)保持高位。投資者決定融資買入份額,是因為市場上漲預期收益率高于融資買入成本。當市場過快上漲耗盡預期收益率和推升融資買入成本時,若上市公司盈利改善預期無法兌現(xiàn),投資者會因此變得無利可圖甚至是負利潤,從而引發(fā)拋售潮。
事實上,不能對上市公司盈利預期能否在2015年兌現(xiàn)保持過度樂觀。1999-2001年“牛市”行情的出現(xiàn),其驅動力就是決策層銳意改革(國企改革“抓大放小”、房改、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等),從而使得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當時,隨著國有經濟戰(zhàn)略性收縮,上世紀90年代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xù)9個月維持在10%以下,最低到5.5%,現(xiàn)在投資增速依然有16%。這意味著,目前來看舊式產能的去化還沒有完全到位,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尚待時日。同時,以銀行為主的舊式金融體系無法適應扶持性行業(yè)(新興產業(yè)、三農和小微等)的融資需求。PPI連續(xù)33個月負增長,實體經濟實際負擔的利率居高不下,再加上“三期疊加”的沖擊,融資成本無法改善將進一步制約上市公司盈利。
因此,流動性能否持續(xù)注入,或者說“風還能刮多大、刮多久”,成為2015年股市能否延續(xù)行情的重要因素。進一步說,流動性能否持續(xù)注入,又與樓市未來走向何方密切相關。從近期結束的2015年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看,為延緩樓市下滑,以“庫存去化”、“促進消費”和“降低購房成本”為主的一系列激勵政策將會順延到2015年,這意味著樓市政策或將比2014年更加寬松,降低稅費的重磅政策也可能會在2015年出現(xiàn)。今年11月數(shù)據(jù)顯示,重點城市新建住房價格已經止跌,二手住房價格開始回升,按照銷售滯后于房價半年的一般規(guī)律,2015年全國樓市銷售實現(xiàn)正增長也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樓市企穩(wěn)回升,一方面樓市轉好改善市場預期,資金向股市分流的速度和規(guī)模就會下降;另一方面,樓市企穩(wěn)意味著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企穩(wěn),樓市寬松政策會止步于“托而不舉”、“見效就收”,貨幣政策寬松、流動性釋放的思路也會適度調整,或者降低力度,防止樓市轉好演化為新一輪上漲,推動資產價格泡沫、利率上升和資金回流。
也有很多人認為,由于目前樓市庫存消化壓力太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樓市對于政策刺激的彈性大不如從前。比如,即便是二手房信貸政策調整、降息等此前被認為是非常重磅的刺激政策,也沒有使樓市需求明顯改善(一線和少數(shù)二線重點城市除外)。因此,2015年政策刺激可能不會導致樓市重歸舊路,樓市繼續(xù)疲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是這樣的話,流動性寬松和資金繼續(xù)寬松的趨勢還會維持。
筆者認為,由于貨幣政策繼續(xù)堅持工具創(chuàng)新,流動性較寬松,而近期房貸利率已經下行到銀行接受的底線水平,樓市資金面、資金價格在短期內繼續(xù)好轉,11-12月的數(shù)據(jù)顯示,重點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正增長明顯。在重點城市的帶動下,明年上半年主要城市樓市回暖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會部分分流股市資金,而貨幣政策也不太可能更大幅度寬松。因此,未來股市若要維持牛市格局,上市公司盈利兌現(xiàn)是關鍵。
編輯:羅韋
關鍵詞:樓市 股市 資金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