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83歲老人憶參加開國大典情景 65只仙鶴祝福祖國(圖)
一九八三年,溫景恒與大女兒溫紅征、二女兒溫紅梅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時隔三十一年,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溫景恒與大女兒溫紅征、二女兒溫紅梅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83歲的溫景恒,參加過開國大典。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他用8天時間,刻制出一幅半人高的剪紙:天安門、65只仙鶴,寄托他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65只仙鶴、一座天安門,83歲的溫景恒,用整整8天時間,刻出了一幅半人高的剪紙:祖國萬歲。剪紙上仙鶴振翅,象征太陽光芒的線條,只有不到一毫米寬,卻有二三十厘米長,很是精細。
“用壞了十多個刀片,還有一盞臺燈,手也磨疼了。”雖然耳聰目明,但畢竟已是83歲高齡,每刻十多分鐘,溫老就得歇會兒。
溫景恒家住海淀區(qū)軍休辦曙光軍休所。他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為天安門刻剪紙畫了。“為啥?因為我與天安門,與國慶有著不一般的‘緣分’!”
65年前,1949年的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18歲的溫景恒,風(fēng)華正茂。作為北京師范大學(xué)美術(shù)工藝系班長,帶著全班參加了開國大典。
那一天的情景歷歷在目:當(dāng)時我們就站在天安門廣場中央,長長的紅色橫幅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金色大字,還有毛主席頭戴八角帽面帶微笑的巨幅油畫。天安門兩側(cè)掛起兩條大標(biāo)語,西側(c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東側(cè)為“中央人民政府萬歲”(后改為“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金水橋畔,用紅布包裹的松木桿和木板搭起兩個大觀禮臺……
“站得太遠,閱兵、坦克什么的都看不清,但心里就是興奮,整個人都像燒開的水,沸騰得靜不下來。”溫老的嗓門一下高了起來。“好不容易搶到同學(xué)的望遠鏡,倍數(shù)不高,可還是一眼認出天安門城樓中間站的毛主席,當(dāng)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的眼淚一下涌出來了,隨著周圍的人群一起歡呼著,跳躍著,喊啞了嗓子。”
接著,溫景恒又參加了晚上的游行活動,半夜才揮舞著國旗、紅旗,敲著鑼鼓回到學(xué)校。一幫年輕人徹夜未眠,談?wù)撝彀查T、毛主席、新中國,從那以后,天安門就在溫景恒心里扎下了根。
1951年,溫景恒報名參加空軍,去外地服役。每次休假回京,他都要去看看天安門。多半時候,溫景恒會選擇國慶而非春節(jié)回京,只為能看看國慶時的天安門。
說起天安門的變化,溫景恒如數(shù)家珍:“1949年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前東西兩側(cè)還有城門和高高的宮墻,廣場T字形;國慶10周年的時候,宮墻拆除了,廣場開闊了,兩側(cè)建成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1958年來廣場時,我看到了矗立起來的人民英雄紀(jì)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字是鎏金的,70年代改成紅色玻璃鋼字,后來又改了回來;60多年前升國旗是人工按電鈕,1977年有了國旗班,1991年國慶我看到了國旗護衛(wèi)隊,雄赳赳,氣昂昂;國慶50年大典前,我看見天安門廣場換了新磚;這些年,又擺上了大花壇,安了夜景照明,美!”
1997年6月30日晚上,迎接香港回歸倒計時還有六七個小時,溫景恒帶著當(dāng)時才6歲的外孫張溫陽,搭乘朋友的汽車趕到天安門廣場。“慶祝就要來廣場,激動得不行!”那一夜,66歲的溫景恒仿佛又回到40多年前的大典,一點不覺得累。
從空軍指揮學(xué)院退休后,他開始創(chuàng)作一些和天安門有關(guān)的繪畫、剪紙。逢五、逢十的國慶節(jié),溫景恒都會用紅紙精心剪刻一張?zhí)彀查T的剪紙。自己打草稿、設(shè)計造型、玻璃紙復(fù)印,一刀一刀地精雕細刻……
今年,溫老反復(fù)琢磨后,決定在天安門兩側(cè)刻畫65只仙鶴。“仙鶴千年壽,福共海天長。用仙鶴給祖國祝壽,希望國家永遠昌盛!”(記者 童曙泉\文 通訊員 張昕 和冠欣\攝)
編輯:于瑋琳
關(guān)鍵詞:開國大典 祝福祖國 國慶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