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 >政協65周年>最政協政協人
傅璇琮:記一次人文史跡考察活動
我在任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期間,曾參加過幾次考察、視察活動,很有收獲。記憶最深的是2001年6月,參加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西北文物調查、考察活動。
6月20日晨,我們的考察團從蘭州出發(fā),中午至武威,飯后參觀雷臺,有出土東漢晚期之飛馬模型,非常好看,極有美感。下午3時離武威,赴張掖,沿途兩邊皆沙漠,快到張掖,突然出現綠地,雙眼所視也由黃變綠,非常舒服。張掖附近樹木亦多,類似于我國東部齊魯一帶的農村。在張掖住一夜,第二天早晨先至附近大佛寺參觀。此寺建于西夏王朝時,有臥佛一座,身長34米,類似于浙江新昌南朝時所建的大佛,確感到我國古代的西北與東南,在藝術上有一種源遠流長的藝術溝通。又據當地介紹,這是西夏時建筑的,也使我拓寬視野,因我過去往往把西夏王朝僅局限在寧夏。北宋時,宋王朝與西夏政權常有交戰(zhàn),但也有文化交流,西夏的印刷術在中國出版史上有特殊地位。這次考察張掖附近的大佛寺,才知道西夏王朝的范圍竟擴展至甘肅西部地區(qū),這對于研究西夏的文化很有參考價值。
由張掖赴酒泉,走了大半天。中間一大段又是沙漠、堿地,而至酒泉附近,則忽然又是樹木蔥郁,綠地極多。午飯后赴嘉峪關,途中曾參觀兩座魏晉時古墓壁畫。據云,此附近有200余座魏晉古墓,但大多已被盜。晚飯時到嘉峪關,我就想起1984年我為拙著《唐代科舉與文學》所寫序言中的幾句話:“今年8、9月間,筆者在蘭州參加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爾后又隨會議代表一起去敦煌參觀。東過河西走廊,在晨曦中遠望嘉峪關的雄姿,一種深沉、博大的歷史感使我陷于沉思之中,我似乎感覺到,我們偉大民族的根就應該在這片土地上。”我覺得這幾句是很有深情的,也較有詩意,但那時只是在火車上遠望,而我們這次是下汽車,上城樓仔細一游,這種歷史感與我們現在開發(fā)大西北的責任感,就融匯在一起。
這次的河西走廊之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漢唐時期的中西交通要道,確與自然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有關。這條長達千余里的通道,南北兩邊各是雪山、荒漠,就是這條路上有綠地,特別是幾座名城。另一印象較深的是,西北地區(qū)的現代化發(fā)展確實很快,武威市的人口已達100萬,張掖市內高樓大廈林立,市內廣場精致,出租車也相當多。敦煌更發(fā)展成旅游熱點,上世紀80年代初我至敦煌,看到的多是農居小舍,頗有古樸之感,現在則是滿街燈火輝耀,商店招牌炫目。
我是研究唐代文學的,對唐代文史頗有感情,而長安及秦州、河西,又是多位詩人的經歷之地,故就回憶全國政協組織的考察活動,信筆所至,略抒情懷。全國政協組織的考察活動,不只對政治、經濟建設,對文化建設也能起積極作用,我們應具與時俱進的胸懷,把我們的古代文明與現代化建設很好地結合起來,并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為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考察 活動 西夏 人文 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