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最政協(xié) 最政協(xié)
上海老弄堂拆出萬塊古城墻磚 政協(xié)委員述其“前世今生”
老弄堂拆出萬塊古城墻磚 阿婆:有人騎助動車來撿磚
自忠路60弄的拆遷區(qū)域內一些磚頭印有特殊符號。
據(jù)《新聞晨報》報道,黃浦區(qū)自忠路60弄是一條有百年歷史的老弄堂,最近正在拆遷。奇怪的是,拆下來的磚“長”得不像普通的墻磚,不僅又大又厚重,有的磚還刻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的字樣。不少識貨的人一眼看出,這是明清時期上海古城墻的墻磚。一傳十十傳百,老弄堂變得熱鬧非凡,較完整的古城墻磚被人取走,支離破碎的磚塊則被當作建筑垃圾運走。
“這些城墻磚,最老的距今已有460多年,承載了上海的歷史與回憶,應該好好保存下來,不該如此糟蹋。”不少市民發(fā)出呼吁。對此,黃浦區(qū)文物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以明朝古城墻磚居多
市民向先生曾在黃浦區(qū)東臺路古玩市場開過多年古玩店,上周,他偶然路過自忠路,發(fā)現(xiàn)一條老弄堂正在拆遷。“憑著職業(yè)敏感,我走了進去,看看能不能淘點有年份的東西。”向先生回憶說,他發(fā)現(xiàn)滿地的磚塊并不是普通磚塊,而是城墻磚塊。部分磚塊上刻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的字樣,這是清代上海古城墻特有的標志之一,因此他更加確定這就是古城墻磚。
“我初步看了下,被拆下來的上萬塊磚頭里,大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上海古城墻磚,距今已有460多年歷史。”向先生表示,雖然明清城墻磚的大小沒有很大區(qū)別,但明朝的燒制工藝精良,因此磚塊稍重一些,顏色有些發(fā)青,相比之下,清朝的城墻磚顏色則發(fā)黑,較為疏松。
“明清城墻磚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區(qū)別,就是清朝城墻磚刻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字樣,但明朝城墻磚沒刻任何字。”向先生表示,從數(shù)量上看來,這批被拆下的城墻磚中,清朝的城墻磚數(shù)量較少,大約每100塊城墻磚中,僅有五六塊清朝城墻磚。
品相好清朝磚可賣千元
向先生對一塊較完整的城墻磚進行測量,其長36.5厘米,寬18厘米,厚8厘米。“目前的燒制工藝是不可能再燒出這樣的城墻磚了。”他告訴記者,很多城墻磚在挖掘機械的巨大外力下支離破碎,看了讓人十分心疼,最近幾天他一直去那里撿城墻磚,希望將這些磚塊保護起來,現(xiàn)在已經撿了100多塊了。
向先生稱,從古董買賣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城墻磚由于上面沒有刻字,因此賣不了幾個錢??逃?ldquo;咸豐五年”字樣的清代城墻磚,品相較為完好的可以賣到1000元一塊。由于城墻磚質地優(yōu)良,不少買家除了收藏外,還會將其制成硯臺,磨墨效果絕佳。
“目前上海尚存一段50米的古城墻,位于大境閣。當初是否要保留這段城墻也引發(fā)過爭議,但最終政府還是決定將其保留下來,因為它代表了上海的一段歷史。”向先生認為,雖然自忠路60弄的建筑物已沒有保護價值,但這些古磚塊都是上海近代歷史的見證,實在不該像這樣野蠻拆除后被當作建筑垃圾運走。
文保部門組織專家調查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自忠路60弄,弄口“福源里”三個大字非常醒目。弄內建筑并不是上海傳統(tǒng)的石庫門房屋,而是非統(tǒng)一樣式的私房,大多為兩層結構建筑??拷灾衣返膬膳欧课菀驯徊鸪?,一塊約兩個籃球場大小的空地遍布碎石瓦礫,一臺大型挖掘機孤零零地停在空地上。
被拆下的磚塊中,已很難找到較為完整的磚塊。在一堆建筑垃圾中,記者找到了小半塊明代城墻磚,雖然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但其質地緊密,用手掂量確實頗有分量。不過,記者翻找了許久,也未找到刻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字樣的清代城墻磚,或許早已被人翻找光了。
在弄堂深處,還有一些住戶留守,對于古城墻磚一事,對方均表示不清楚。一名上了年紀的阿婆表示,她在此居住了幾十年,從沒聽說過房屋是用城墻磚砌起來的。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有不少人來翻找磚頭,“有人還騎著助動車過來,找到幾塊磚頭后,放在車籃筐里就走了。”
在記者采訪時,一名黃浦區(qū)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在現(xiàn)場查看古城墻磚的情況。據(jù)其介紹,這些城墻磚應該是20世紀初自忠路60弄的老百姓修建房屋時使用的建筑材料,不過修建過程并不十分清楚,具體的情況還需進一步調查。
昨天傍晚,黃浦區(qū)政府新聞辦給晨報答復稱,自忠路60弄發(fā)現(xiàn)古城墻磚后,文物保護部門已經組織專家展開鑒定和調查,待調查結果出來后,將會有進一步的保護措施,一旦有消息將及時向社會發(fā)布。
?。凼泛c^沉]
上海古城墻磚的“前世今生”
黃浦區(qū)政協(xié)委員、區(qū)優(yōu)秀歷史建筑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監(jiān)督員方宇清對上海古城墻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上海自元代建縣后,未筑城墻,到了明代中葉,上海已是人口稠密、商業(yè)發(fā)達、船舶往來的貨物集散中心。由于沿海倭寇騷擾導致民眾財物損失慘重,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上海的官府和民間共同籌資,僅用3個月時間趕筑了一座周長約4500米,高8米的城墻,有六座城門,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個,敵樓2座。
為了加強城墻的防御能力,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又增筑敵樓3座、箭臺20座。到了萬歷年間,倭患平息,縣城安寧,便在4座箭臺上建造了丹鳳樓、觀音閣、真武廟和大境閣。
城墻東臨黃浦江的3個城門為:寶帶門、朝宗門、朝陽門,它們和西面的老西門都設有水門,東門、西門跨肇嘉浜,小東門處跨方浜。1860年修筑障川門(新北門)。1909年新辟尚文門(小西門)、拱辰門(小北門)和福佑門(新東門)。
清朝小刀會起義期間,新北門處被洋人火炮轟開,小刀會起義失敗后缺口被堵上。修補城墻、堵上缺口的時期恰巧是清朝咸豐五年,當時滬上一名商人捐款20萬兩白銀修城墻,因此城墻磚上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的字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7月間,上海動工拆城墻,至1913年6月,具有361年歷史的北半城城墻被拆除,在原址興筑起民國路(今人民路);1914年冬,南半城城墻被拆除,在原址興筑起中華路。
在城墻拆除過程中,有一小段被保留了下來,這就是大境閣。此段長約50余米,保留了大境閣與熙春臺兩座古建筑。
拆下來的城墻磚如何處理?一部分的壞磚、碎磚,被拿去填中華路和民國路(今人民路)的路基,還有較大一部分的好磚,被拿去蓋新普育堂。新普育堂在國貨路,是老上海最大的一個慈善機構。
此外,在拆城墻時有不少磚塊流落民間,因為城墻磚制作質量較好,在解放前,民間多有尋覓廢棄城墻磚造房的習慣,而且在當時,房屋大修時,業(yè)主也有盡量利用原建筑物上舊磚的習慣。因此,靠近老城廂的老房子出現(xiàn)城墻磚不足為奇。這些城墻磚歷經幾百年,具有可供研究的歷史價值,至少可以為重現(xiàn)歷史上城墻的原貌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此外,目前在大境閣尚存的一段城墻,如果該段城墻墻磚發(fā)生風化、腐蝕等情況,也可以用這些城墻磚作為原材料修舊如舊。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城墻 上海 古城 政協(xié)委員